如果網易CEO丁磊在凌晨給你發了一封郵件,你會怎么回?這個問題,網易有道CEO周楓當年親身經歷過。他因這封郵件,改變了命運。這篇文章3900字,預計花10分鐘閱讀,與你分享周楓人生中的兩次重大選擇,相信你會有啟發。
作者 | 小眠寶
來源 | 插座學院(ID:chazuomba)
又到了無數高中畢業生填報志愿的時候,他們當下面臨的糾結,你我也曾經歷過:
不知道招生計劃上那么多專業未來都能干什么,怎么選?
填志愿優先考慮選專業還是選大學?
……
作家柳青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網易有道CEO周楓,他的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他年輕的時候,“因丁磊的一封郵件,改變命運”的故事,你一定會感興趣。
日前,網易有道精品課邀請網易CEO丁磊、網易有道CEO周楓、科普達人李永樂和知名主持人李小萌,和全國中小學家長及學生,直播談選擇這一話題。
從周楓的點滴言語和過往經歷中,我們或許能有一些啟發。
人生就是無數選擇引發的連鎖反應,有時候你的選擇,就是你的命運。而你對待選擇后的態度,才真正決定你能到達的高度。
一次改變命運的抉擇:
凌晨2點,收到丁磊一封郵件
想象一下,凌晨2點,一封郵件寫著“我是網易的丁磊,找你有事”,你怎么回?
2004年,正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系攻讀博士學位的周楓,碰上了直面這個場景的機會。
那時的他不會知道,這封郵件,即將改變他原本計劃好的人生軌跡。
當年,網易163郵箱存在較大的技術難題——無法在不漏掉普通郵件的情況下,過濾垃圾郵件。
丁磊因這事頭大,一直在找尋解決問題的辦法,為此,他幾乎翻閱了所有國際頂級期刊的相關內容,翻著看著,他發現了周楓的論文《P2P系統中的近似對象定位和垃圾郵件過濾》。
丁磊萬分驚喜,當天凌晨2點就迫不及待給周楓發去了郵件。
郵件沒有內容,只一個標題:我是網易的丁磊,找你有事。
遠在異國的周楓,以為這是一封垃圾郵件,就沒給丁磊回復。
丁磊又通過周楓的個人主頁找電話,找到周楓的太太,兩個人終于聯系上了。
周楓成功解決了網易郵箱的一些技術問題,還開發了反垃圾郵件系統。
甚至,之后網易公司所有游戲的標配:一次性密碼認證系統“將軍令”,也是由周楓帶領團隊主導開發的,為丁磊省下了高昂的外購費。
找到了難得的人才,當然不能讓他溜走,丁磊邀請周楓加入網易。
▲ 左:網易CEO丁磊,右:網易有道CEO周楓
但出身教師家庭的周楓,對未來的設想是:留校任教,教書育人。
為了留住周楓,丁磊允許他在網易內部獨立創業,給予極度的信任。
這在外界看來,太“特殊待遇”了。
十幾年過去,當丁磊在直播間談及網易選人的標準時,丁磊提到三點基本素質要求——獨立思考、邏輯能力和是否熱愛。
這么看來,周楓無疑自始至終都是丁磊的不二選擇。
人生存在諸多可能,當機遇來臨,要靠你自己去抓去拼,也許你的計劃會和機遇碰撞出新的火花。
丁磊的看重以及自己對技術的執著,讓周楓在2005年做出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抉擇:放棄教授夢,加入網易。
隨后,創建網易有道,主營業務做搜索,周楓被任命為網易搜索業務高級副總裁。被丁磊“耽誤”了教授夢的他,從此踏上了一條全新創業之路。
如今看來,或許可以給予我們一些啟發: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我們沒必要因為最初的設想,而對眼前的機會視而不見。正如周楓所言:要勇于做打破自己邊界的事情。
一次關乎生死的抉擇:
與其堅守“失敗”,不如另尋出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一直堅持的事情,沒有未來,你會怎么辦?
是忍痛放下,還是死命苦撐?
不妨來看看周楓的答案。
2004年,谷歌上市,2005年,百度上市。
搜索市場一時間成為炙手可熱的焦點,各路巨頭紛紛入場。
如今的網易有道(下文簡稱為“有道”),是一家美股上市的智能學習公司,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有道最開始的主營方向是做網絡搜索引擎。
有道進入搜索賽道,丁磊給周楓定下了一個艱巨的任務:三年內超過百度,成為我國第一搜索。
從零開始做搜索,遭遇的困境可想而知,哪怕高投入,也無濟于事。
“當時網易對搜索的投入特別大,保守估計一年可能有上億元。但搜索需要入口,網易沒有?!?/span>
除了百度能靠搜索盈利,其他公司都沒什么突破。
這樣硬撐下去也不是辦法,周楓和團隊開始調整船頭,向垂直的搜索領域過渡,于是出現了有道閱讀、博客搜索、購物搜索等細分領域。
原想依靠博客搜索打場翻身仗,沒成想,博客的熱潮很快過去,有道的搜索業務,前途還是很渺茫。
就在這段時期(2007年),團隊里的幾個年輕人,為了解決已有網上詞典詞庫量太小的問題,基于搜索技術,開發了一款產品。
起初,丁磊對這事沒上心,但周楓告訴他這事可做:
“很多專有名詞現有的詞典無法覆蓋,再一個就是很多新鮮出爐的互聯網詞匯,也還沒有準確的英文翻譯?!?/span>
誰也沒有料到,這個產品后來成為有道的名人產品:有道詞典。
面對搜索這條走不通的路,到底是繼續咬牙堅持,還是及時止損,選擇放棄?
周楓選擇了后者,并基于有道詞典的業務,轉型做互聯網教育。
他曾說過:“創業團隊的問題不是看不見什么正確,而是什么都放不下?!焙髞恚軛髟诓稍L時說:“此生再也不想做這種有關生死的決定?!?/span>
的確,一個公司選擇業務轉型,這是關乎生死的抉擇。
這得經過多少個日日夜夜的深思熟慮?得有過多少次對后果的推斷?
周楓承受的壓力,我們不得而知,但他面對失敗的態度,少有人能做到。
回顧有道的轉型,周楓說過這樣一段話:
“面對失敗,意志品質上的堅持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要冷靜客觀地認清自己手中的牌,才能有柳暗花明找到新出路的機會?!?/span>
很多時候,選擇“放棄”是一種能力,一直堅持下去,很有可能以悲劇收場。
失敗是前一段經歷的結束,也是另一段征程的開始。
找到新出路的有道,踏上了發展快車道。
艾瑞咨詢(我國十大調查研究公司之一)數據顯示:
2011年年底,有道詞典已經超過經營了15年的金山詞霸,成為用戶在移動端最常使用的詞典軟件。
據官方透露,如今,有道詞典的用戶體量已經超過8億。
2019年10月,有道在紐交所上市,擔當起丁磊口中的網易第二個增長賽道(教育)。
▲ 網易有道在紐交所上市
如今,有道已經成為一艘承載著多元業務線的大船,包含在線教育平臺、智能硬件、學習類工具APP、面向B端的云服務平臺等閉環業務。
很多人的手機上,都裝著有道的產品:有道詞典、有道翻譯官、有道精品課、網易云課堂、我國大學MOOC……
周楓成就了有道,同樣,有道也成就了他。
一路走來,周楓對自己的每一次選擇,都做到了負責到底。
選擇加入網易,他做出了反垃圾郵件系統和“將軍令”;他洞察到了詞典的機會,也很快嗅到了在線教育的風口,決定將有道轉型教育;遭遇失敗,他選擇總結、反思,不讓自己被擊倒。
既然選擇了,就要全力以赴做好接下來的事情,為自己的每一次決定兜底。這才是一個成熟的成年人,應該有的樣子。
▲ 長按保存,分享朋友圈
職場人最高級的熱愛:
干一行,愛一行
你喜歡現在的工作嗎?你會憑著“喜不喜歡”去選擇一份工作嗎?
有的人只要選擇了一份工作,就會拼盡全力去做好;還有人以“不喜歡”為理由,在公司里混日子。
學生時代的周楓,和如今工作中的他一樣,只要選擇了就要做好。
小學的時候,周楓進了計算機興趣小組,他的學習勁頭很足。有些時候,連老師也解答不了他的問題,他還在市計算機比賽中,拿到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1996年,周楓憑借江蘇省高考第三名的成績,順利考進了清華大學。
在填報志愿的時候,他沒什么猶豫就選擇了計算機。他說:
“選擇計算機系,并不是趕潮流,而是我從小就對計算機感興趣,這種興趣是小學時候培養的?!?/span>
在日前的直播中,談及高三學生填報志愿是應該選擇專業,還是學校這一話題,丁磊和周楓都提及了“興趣”的重要性。
周楓提到:“興趣不是靠高三一年培養的,而是之前的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span>
他認為,早點知道自己將來想要做什么,其實是最幸福的。他還建議中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要盡可能多地接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只有多接觸,才不會誤解自己的興趣。
想必,這是他真真切切的經驗之談。
如果說周楓對計算機的熱愛是與生俱來的,那么,他畢業后對工作的熱愛,就屬于干一行愛一行。
丁磊坦言,自己看到了周楓對技術的熱愛,非常欣賞他在專業領域里的專注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道是周楓畢業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他至今已經陪伴有道走過了15個年頭。
“興趣和熱愛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是原生的驅動力?!毕嘈胚@句話是他堅持的理由。
反觀我們自己,是否會在找工作的時候,總會把“喜不喜歡”作為選擇的標準。
入職的時候:“我喜歡這份工作”;離職的時候:“我發現這份工作不是我喜歡的”。
這樣的喜歡或許顯得太輕易,來的快去的也快,等到吃的虧多了,才會明白:
沒有干不好的工作,只有不愿干好的心態。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干一行愛一行,才是讓自己脫穎而出的關鍵。
▲ 長按保存,分享朋友圈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從小小簿記員到外國十九世紀第一個億萬富翁。他說“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
格力掌舵人董明珠,從基層銷售到企業家里的風云人物。她說:“最初被逼著奮斗,但真正愛上自己的工作以后,反而覺得能從工作當中找到自己的價值?!保?/span>
日本著名實業家稻盛和夫,從厭惡工作、想辭職轉行,到締造3家世界500強企業。他說:“要想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你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則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span>
你每一次的選擇,連成了你如今的生活,你選擇后的態度和付出,決定你的未來在哪里。
這個世界上,總有像周楓這樣的人,用親身經歷證明著一點:
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是你牛逼的開始!
小眠寶,插座學院作者,有溫度沒套路,專注職場成長,陪你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本文首發于成長充電第一站——插座學院(ID:chazuomba),陪有夢想的人一起成長,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