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塊錢的冰淇淋、低價小肉丸之后,主營家居的宜家繼續“不務正業”,開始賣起房來了?
在長沙薈聚的商務公寓熱賣,都是些小戶型公寓,專注吸引年輕人,精裝修的同時配備宜家的的家具和電器,均價在1.5萬左右,共有500套,一個月的時間已經賣出去了200多套。
“宜家在我國賣房”的話題還是很受關注。
當然,準確的來說,蓋房的并非宜家,而是與宜家同屬一個集團的英格卡,而英格卡主營就是建設購物中心,公寓只是其中一部分項目,而宜家賣房噱頭大于實際,當然也要順便賣家具。
不過,跨界進入房地產的企業還真的是不少。
前一陣,還有一家快遞巨頭進入了房地產,早在五月份,中通快遞就開始把旗下的中快未來城的業務版圖擴張到地產,天眼查的數據顯示,8月12日,主營房地產開發的上海通寓置業成立,注冊資本2億,由中通快遞100%控股。
而在此前的奧運會期間,中通曾向奧運冠軍陳雨菲送了一套170㎡的房產,借此又收獲了一波熱度。
“條條大路通地產”,但其實,光看今年多項調控之后的各大房企,尤其是中小房企的利潤率,就知道行業的內卷競爭目前已經白熱化,這盤生意并不輕松。
為什么這個時候還有這么多“外行”搶著進場呢?
分析認為,一方面是這些跨界的產業公司想要豐富融資途徑,提高資本化程度,政策也傾向于支持這些能帶動當地就業和經濟的產業地產。另一方面,家居和物流有天然的優勢——主營業務本來就和地產有關聯,還自帶龐大的客群和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