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句話不僅用在人際交往上有效,用在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同樣非常應驗。最近一段時間,德國總理默克爾對波蘭進行了國事訪問,但是卻遭遇了閉門羹。這個情況令人感到驚訝,因為哪怕是兩國存在明顯的競爭關系,也不會連聲招呼都不打,就拒絕見面。
德國總理受波蘭總統冷落
大家都知道,德國總理默克爾即將卸任。在她即將卸任之際,進行了政治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對別國的訪問,這就相當于和其他各國正式宣布,自己即將離任德國總理一職。不過,默克爾的告別旅行并非一帆風順,在不同國家所受到的待遇存在天壤之別,這很可能是諸多沉重的歷史原因所導致的。有的國家領導人對默克爾表現出了誠摯慰問,甚至在禮節上期望默克爾繼續連任,而有的國家領導人對默克爾的態度比較冷漠,似乎在期待著默克爾的離任。
就在此前不久,默克爾趕赴美國進行訪問的時候,美國總統拜登親自接見了默克爾。要知道,美國一直將歐洲各國視為自己的附庸,現在美國總統卻親自接見,這真的可以稱得上是禮遇有佳。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不甘示弱,也是親自接見了默克爾。可是,當默克爾到了波蘭就不同了,波蘭總統未提前通知便取消了本次會面,而且給出的理由也是很牽強。
本月十一日的時候,默克爾按照原來制定的計劃抵達波蘭的首都華沙。但是,波蘭總統杜達卻沒有接見默克爾。而且,波蘭總統根本就沒有事先通知默克爾,這次的會面已經取消了,而是在默克爾到達波蘭之后,波蘭總統突然取消了見面計劃。這樣的做法,直接導致默克爾不得不直接改變行程,離開波蘭,去往別國。
默克爾聲稱,深受“閉門羹”恥辱
本月的十三日,波蘭總統拒絕接見德國總理默克爾的事情,成為了各大國際媒體的重要新聞,被全世界的人們所熟知。德國方面對此事反應很大,覺得自己國家的總理訪問波蘭卻未得到接見,這是一個赤裸裸的侮辱,這是對整個德國的蔑視。有的媒體甚至覺得,這樣的行為是一種報復行為,一定和沉重的歷史淵源存在很大的關系,更多的人則覺得這是一樁丑聞,非常有損德國在國際上的聲譽。
外界對波蘭總統拒絕接見德國總理默克爾一事,做出了許多判斷,所總結出來的可能性大概歸結為三個:第一,本就是利益往來,兩國無任何友誼可言;第二,因某些方面不合,積怨已久,伺機報復;第三,某些合作未達成一致,其中一方利益受損。
關于德國與波蘭,關系冰冷的猜測
有關于第一個猜測,波蘭與德國之間,素來存在較大的歷史淵源,而且許多歷史并不遙遠,至今還深深刻在波蘭人的腦海之中。并且,兩個國家之間屬于不一樣的民族,本身的生活習慣就不一致,再加上具有不一樣的宗教信仰,這就導致之間的隔閡進一步加深。歷史上,波蘭與德國之間就存在過戰爭,德國先后兩次占領了波蘭人的國土,而且在此過程之中,波蘭人慘遭屠戮。經歷戰爭之后的德國和波蘭,也像眾多國家一樣,化干戈為玉帛,在經濟和外交領域上再次交好,但是這終究只是停留在利益層面的,利益一旦不存在,友誼的船也就傾覆了。
第二個可能的原因,就是今年六月份時發生的事情,德國政府在首都舉行了多國的會議,唯獨沒有邀請波蘭總統參加這次會議,而且默克爾訪問波蘭之前,并沒有詢問波蘭總統,而是和波蘭總理進行了預約,自然波蘭總統杜達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并且波蘭政府認為,德國與波蘭的關系不會因為總理的換屆而發生改變。
第三個可能性,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俄羅斯向歐洲各國輸送天然氣,所使用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原先,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入歐洲前,是需要經過波蘭的,波蘭也因此獲得了豐厚的天然氣過境費。結果因為這條管道的建成,導致波蘭唾手可得的利益離自己而去。現在的波蘭,從原來的能源受益國成為了能源消費國,此外他還需要為自己國家能源的短缺付出很大的代價。而“北溪-2”的建成和德國關系很大,所以波蘭自然會將自己損失的利益遷怒于德國。
我們可以看出,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無論存在多少歷史淵源,最終都是需要依靠利益來進行維系的。無論兩國的關系此前多么美好,最終都會因為利益的離開而煙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