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9月份,我們公司已經叫停了今年所有付款。”一家大型房企相關負責人向如此表示,而在此之前,作為乙方的涂料企業做了生意收不到款,或者是以物代款的情況現象,早已成了行業中的公開秘密。
依附于房地產行業的工程涂料有點危險
“去到一家涂料企業,經常能看到某大型房地產企業的礦泉水,都不知道是不是成了涂料行業的專用供應水了。”有業內人士如此戲謔稱,但背后確是涂料企業說不盡的無奈與辛酸。
43年來最嚴重的房地產“危機”
中國房地產從1978年第一次提出住房商品化的概念再到2021年已經歷時43年,期間經歷過一夜暴漲的繁華也感受過無人問津的落寞,但今年可能是這43年來最最艱難的時刻。
從年初到現在全國地產調控超400次,深圳推出了二手房參考價新政把二手房價格像新房一樣納入政府監管并全國推廣;武漢時光回轉推出“房票”模式;各熱點城市購房門檻一加再加……
恒大持續暴雷中
此外,從去年開始,監管部門出臺的“三道紅線”融資新規更是對開發商的負債要求以及對銀行放貸的監管,也讓一直習慣高負債運轉的房地產開發商遭遇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流動危機。
“三道紅線”是房企融資通行證,“兩個上限”是銀行向房地產上下游貸款的緊箍咒,“兩集中”讓地方政府推地和土地價格節奏更有序。“高壓調控下缺錢是房地產行業當前最主要的特征。”
根據“三道紅線”觸線情況不同,試點房地產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檔
房子不好賣了回款慢,銀行還借不到錢還舊賬,這是恒大、泰禾、華夏幸福,甚至最近傳出的寶能地產等多個知名開發商出現流動性危機的原因。大開發商尚且如此,中小開發商的日子又能好到哪里去?
調控的加碼,外部環境愈發嚴峻,融資渠道大幅受限,土地價格攀升導致利潤承壓,市場入冬,房地產行業步入所謂的“青銅時代”。
于是越來越多的房企把目光轉向了供應鏈上,即通過戰略集采、聯合采購的方式,提升甲方議價能力,擠壓乙方供應商的利潤空間,以保衛房企自身利潤。
工程涂料艱難的生意經浮出水面
今年以來,隨著房企資金鏈的趨緊,供應商做了生意收不到款的情況明顯增加,有企業被迫將問題公開化,這就是所謂房企“打噴嚏”,供應商也都被“感染”了。
“我們也很難撐下去的,其實從2019年開始,就有房企資金鏈不行了,賬收不回來,我們內部有一本賬、有一份名單,資金鏈不行的房企,我們去年就開始停止合作。那些回款及時的房企,攀都攀不上去。”
在上市涂料企業的中報里,我們讀懂了上半年的“行業悲慘”
從最新的中期報告看,科順股份應收賬款36.9億元、三棵樹應收賬款32.8億元(半年增長了18%)、北新建材應收賬款31.8億元、亞士創能應收賬款21.4億元、凱倫股份應收賬款12.4億元位,有逐年攀升的跡象。
某涂料企業在中報中表示,房地產行業資金壓力將傳導至上游涂料企業,可能使公司的產品需求隨之下降,公司存在業績下滑的風險。此前,涂料企業普遍給予房地產商客戶較高的信用額度和較長的信用賬期,如果該類客戶受房地產行業波動出現經營困難,涂料企業無疑將面臨應收賬款無法及時回收的風險,對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由于手中應收賬款、應收票據越來越多,供應商們的財務風險與日俱增,加上現在房企日子普遍不好過,雙方矛盾逐漸暴露在臺面上。
一些上市公司在公告直接披露房企現金流緊張,也有供應商因房企信貸情況惡化而大額計提預虧,甚至有供應商對大客戶發起了訴訟。
房地產涂料企業“綁”or“不綁”
“作為房地產配套供應商,對各涂料企業的資金能力提出嚴峻的考驗。沒有強大的融資能力和風控能力的企業會無比艱難。”
在外需要承受房地產企業付款能力下降可能造成的經營風險;在內我們還需要面對“低價中標”模式變質造成的行業亂象。整體來講,房地產,涂料企業“綁”or“不綁”成為值得思量的問題。
“做工程早晚得死,不做工程馬上就死。”某涂料企業從業人員如此說道。這或許就是當前工程涂料企業面臨的窘況。
拔地而起的房屋,可能是金錢、利潤,也有可能是“催命符”
“堅持做工程涂料,一是體量大,二是品牌效應明顯,三是木器漆、家裝零售市場等市場競爭本身也很激烈,部分綜合性涂企需要不斷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來帶動整體的生產運營成本。微利時代,涂料企業要活下去都要拼盡全力,但是不惜代價、哪怕虧損也做下去的企業恐怕撐不久。”
我們應該要評估自己企業的資源和能力,包括資金、技術和產品、成本、產供、服務、風控等系統能力,是否具備去大力拓展工程涂料?在沒做好準備和沒有優勢的情況下,去拓展工程涂料,最后可能就會冒著很大的風險。
量力而行,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過也正如《工程涂料大反思(一):量與利的悖論》的文末留言那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些真正能堅持生存下來的才是真的好,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