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連葦 2021年第161篇
1.
在《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這本書中,不止一次提到他喜歡快速解決問題,因為時間是一個不可控的因素,一件事如何不能立即敲定,在等待的過程中,你不知道會出現什么變數。
尤其是他在的金融行業。今天市場可能正常運轉,明天就可能因為說不出的因素大跌,那么投資人承諾的資金很可能因為市場的變動沒了,進而答應你的投資也就沒法兌現。
可能就是幾個小時的問題,但是變數時刻存在。所以做一件事,當收到主要負責人的承諾時,就要盡快推進,以防萬一。
2.
這本書總共785頁(手機豎放時微信讀書顯示的頁數),截止到周日上午10點,我讀了462頁。
讀書時總有一種緊張感,一是因為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吸引,想盡快讀完,二是能感受到銀行家、投資人等金融行業的人節奏很快,他們不僅說話語速很快,思維敏捷,辦事也雷厲風行。
金融行業確實是一個瞬息萬變的行業,在那個行業工作的人也都是精英,他們的腦子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是以結果為導向,當然與美國人的處事方式也有關。
是如何快速做事的?首先,他一直強調“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難度是一樣的”,兩者都會消耗時間和精力,所以如果做事,就要下定決心做大事。
比如標的額為10億和1億的生意,所有的流程都是一樣的,該做的一項都不會少,說的話、出的差、每一場宣講,但是結果是不一樣的。
而的理念是做一次是一次,后者的付出不比前者少,但是效益卻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不如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投資就需要做出決策,是一件很復雜的事,但是怎么從繁雜的事物中快速理清思路?每一件事都抓住蕞關鍵的幾個點,不要讓那些細枝末節干擾自己,抓住關鍵,就能制勝。
3.
上周我們至少開了四場會,每場會至少兩個小時,每次都要求提前15分鐘簽到完畢,我不喜歡遲到,更不喜歡在關鍵時刻成為典型,所以每次都會提前半個小時入場。
這樣每場會至少占用我2.5小時,四場會就是10個小時,可以寫5篇文章,讀兩到三本300多字的書。
我為啥不喜歡開會,主要是這些會與我的可以成長無關,也與我的日常工作無關。我坐在那浪費時間,卻沒有一點長進,所以很痛苦。
我還很討厭別人講話,講一些沒必要聽的話。
我的想法是蕞好不開會,實在需要,就快速解決,不要說虛的、冠冕堂皇的話,我還很討厭那些嘴上說著沒準備一說就一個多小時的人,真的純粹是浪費時間,你都沒準備,站在那把這個夸夸,把那個夸夸,與解決實際問題沒什么關系。
可以煽情,但要有節制,一兩句話完事就行。領導們太能說了,哎,說著不想說,誰不吧啦吧啦40分鐘。
我喜歡書中人的說話風格,簡單、直接,不恭維也不自慚形穢。
我覺得當你說話時,你要把每個成年人當成理智的人,“交易”很直接,說出彼此的訴求,及雙方能提供給彼此的價值,接下來就是利益分成。有異議,再商討,或者拒絕合作;無異議,就可以簽訂合同。
我也不知道我們的會是在干什么,歌頌祖國歌頌黨歌頌人民,哪哪都好,就是大家過得不開心,還耽誤大家進步和成長。
4.
我現在很喜歡那種簡單、直接的交往方式,更喜歡快速、簡單、直接的做事方式。
我覺得這是一種可能嗎?自信、對自己誠實,同時節約時間和精力的方式。
我也相信一代比一代強,當80后、90后、00后當上各個地方的一把手,所有的一切都會簡單化、高效化。
如今大家戀愛的方式都變了,在我們那個時候,女追男、見幾次面就有深度接觸是不可能的,現在的年輕人要簡單、直接得多。所有節奏都變快了,包括感情培養、談婚論嫁,然后更能表現自我的生兒育女卻慢了,或者直接把這個步驟省了。
我喜歡現代化的社會,喜歡那些可以毫無顧忌地說出自己訴求的人,喜歡開誠布公談判的人,喜歡把一切都快速、簡單、直接地處理。
“自我”是一個被越來越多提到的詞,虛情假意、說謊欺瞞、吞吞吐吐、猶豫不決浪費的不僅僅是別人的時間、精力和感情,更是你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感情。
商品世界過分發達,而人們想要的會越來越簡單,剛開始看見什么都想嘗試,現在是只選擇自己需要的東西,扔掉那些會給自己造成負累的物品,及心思復雜、心術不正的人。
就像如今我們都在追求極簡生活一樣,只有學會快速、簡單、直接地解決問題,我們才有時間和精力做更重要更值得的事。
城府過深、虛與委蛇、只說話不做事、自以為很聰明的人浪費的是自己的生命,招的是別人的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