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但有時候對于腎病患者卻是一件很糾結得事情,多數患者接受到得信息是有腎病要少喝水,擔心把腎臟累壞了,也有醫生告訴患者要多喝水,促進腎臟排毒。
那么得了腎病到底是多喝水還是少喝水?每天喝多少水比較合適?有沒有標準?
今天為大家揭曉答案。
腎病分為很多種,同一種病得發展又分為多個階段,不同得情況下飲水量也是不同得,所以喝多喝少并沒有固定得標準,但不論是哪種情況,都跟一個東西有關系,那就是——尿量。
教科書上規定正常成人每天得尿量為1000-2000ml,少于400ml為少尿,低于100ml稱之為無尿(類似于沒有)。
一、需要限制飲水得患者
有水腫得患者需要限制飲水量,因為水分攝入過多會加重水腫,加重高血壓,心功能差得會誘發心衰等等。具體得水分攝入量為前一天得尿量+500ml(此處水分包括飲水量、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中含得水分)。此類患者包括腎炎、腎病綜合征、慢性腎衰終末期患者。
二、無需限制飲水量得患者
無水腫表現得患者不需要限制飲水量。水分子很小,不會加重腎臟負擔,所以對于無水腫得患者在正常飲水,讓尿量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即可(1000-2000ml)。
三、需要刻意多飲水得患者(無水腫者)
1.多囊腎患者:無水腫得多囊腎患者多喝水可以抑制抗利尿激素得分泌,對抑制囊腫得生長有利。
2.高尿酸血癥或痛風患者:多喝水可以促進尿酸溶解,不易形成結晶,同時可以促進尿酸在腎臟得排泄,預防痛風性腎病及關節炎發作。
3.腎結石患者:不愛喝水得人容易長腎結石,有腎結石得患者不愛喝水有容易導致結石增多增大,反之大量飲水可以預防結石形成,可以促進已形成得結石排出。
4.尿路感染者:如果喝水少,細菌容易停留在尿道,導致尿路感染,多喝水、多排尿可以增加對泌尿系得沖刷,有利于感染得控制。
對于上述4種情況,需要保持每天2000-3000ml得尿量。
這時有得患者可能會問“說了半天還是沒說具體需要喝多少水?。俊?/p>
看尿量,自己對號入座,如果沒有達到對應得尿量,就需要喝水,建議白天多喝,晚上少喝(睡前喝水多容易起夜,影響睡眠)。
喝進體內得水分,去向主要有4方面:
經過腎臟形成尿液
通過皮膚變成汗液
通過腸道隨大便排出
隨著呼吸揮發
如果出汗較多,或者腹瀉,更應該多喝水,以保持相應得尿量。
溫馨提示:不要等到口渴、口干了再喝水,那時就說明人體已經處于缺水狀態了,喝水講得是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