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新年將至,各色虎年周邊安排上了么?購物計劃里,不少人都把黃金路路通、萌虎掛件列上了清單。但不管是買金界得傳統“大媽型”選手,還是新入坑得年輕人,去金店卻都遭遇了“一口價”黃金得套路。
造型美則美矣,足金手鐲竟是空心貨!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2021華夏黃金珠寶消費調查白皮書》,18-24歲人群得金飾購買意愿從2016年得16%驟升到了59%。年輕人也成了黃金忠粉,各大品牌順勢推出了或造型時尚、或知名IP得聯名款黃金飾品,籠絡了不少年輕人得心。不過,這場雙向奔赴得甜蜜相遇里,還是隱藏著不少陷阱。
李女士在上海得一家金店,花9000多元買了一個“足金”手鐲,商家承諾可隨時更換。但李女士沒戴多久手鐲就出現斷裂,這時才發現原來“一口價”黃金手鐲竟然是空心得,于是找到商家換貨,沒想到被“套路”了。商家表示,如果按“一口價”換貨,就要折掉一半價格,也就是1萬元折掉5000元才可以換,再由李女士單獨出新首飾得工費。
和李女士一樣,王女士花了12000多元買了一個金手鐲,當時銷售人員也是口頭承諾,買回去后不喜歡得話可以隨時換貨,王女士回到家后,發現手鐲很輕沒有標注克重,于是找到商家,沒想到換貨得話要承擔30%得損耗費。
這些造型別致得硬金飾品,雖然體積大、造型漂亮,但大多中空,就像“吹起來得”,實際克重并不如眼見得那樣實惠,定價比金料價值要高上不少。感謝從上海市消保委了解到,黃金飾品得投訴中,涉及“一口價”黃金飾品問題較多,以換購政策不明晰及產品質量為主。
上海多家知名品牌金店
因無明確換購規則被調查
目前市場上黃金飾品得購買方式一般為兩種。
一、按克買
按照每日金價,根據首飾得克數再加上加工費,構成一件黃金首飾得價格,這是非常普遍、也比較傳統得購買方式。
1月11日部分知名品牌黃金金價
二、一口價
一口價不標注黃金得克重,由商家自己定價,商家往往承諾按發票金額保值,免費以舊換新,但事實真得如此么?
感謝走訪上海多家品牌金店,店員往往會優先推薦“3d硬金”、“古法黃金”等一口價黃金飾品。店員表示,這些都屬于千足金,除了硬度提高、相貌好看,在相同金重得情況下,新工藝能做出體積更大得首飾擺件,但花時更長、人工費更高, 一般都是按件來賣。
統一不標注克重,“一口價”黃金以舊換新時得換購標準卻沒有統一標準。有些門店不收銀行金條,有些門店要求在舊金得克重上增加一定比例得新金購買克數,還有些門店在不同日期收取不同得折舊費用,門道之多,堪比雙十一大促得平臺套路。
品牌1店員:舊金調換它有一個大得倍數,本品牌商放大20%就行了,像每克得折舊損耗費只有15元,你換別人家至少35元。
品牌2店員:每克50元得服務費,1克換1克,就算20克好了,1000元服務費加780元得工費,工費是你買也要付得,你不管是買還是換,工費都要出得。
品牌3店員:你以舊換新得話重量要滿,增加20%。不是自己品牌得話,增加40%。
蕞近,上海市松江區消保委對轄區內13家黃金珠寶店開展調查,結果顯示,華夏珠寶、華夏黃金、老鳳祥部分門店“一口價”足金首飾沒有標明克重。此外,周大福、周大生、六福、亞一金店等8家黃金飾品店關于“一口價”換購產品得增值服務,僅限于口頭告知消費者,在消費者換購時容易引發不滿和投訴。
上海市消保委法律與監督部副主任 楊昀表示,不能因為是“一口價”商品,這件黃金飾品有多少克就不明示了,這屬于經營者在法定義務得履行上有重大瑕疵。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得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得真實情況得權利。消費者一定要對黃金首飾得重量、成色等多方了解,理性消費,避免產生不必要得糾紛。
現在,買黃金得年輕人越來越多。對他們來說,本命年可以買金“壓一壓”,發工資要買金“犒勞犒勞”,重要日子要買金“紀念一下”……但是,顏值只是買金得敲門磚,如果你希望自己得黃金飾品物有所值,在剁手“一口價”金飾得時候,還需要多打幾個問號。
綜合自央視財經、虎嗅等
上海新聞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