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快速增長除了取決于企業的段位、系統、速度、維度,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領先于同行業的這八大優勢。
產品領先優勢
產品領先優勢是指具有非同一般的生產工藝、配方、原料、核心技術,又有長期市場需求的獨創產品而取勝的優勢。
企業必須經常引進新的觀念,不懈地追求新的解決方案,并努力縮短新產品開發期,將新產品快速投放市場。
能夠保持產品領先優勢的企業一般具備三種能力:
首先是強大的創新能力,也就是能夠非常精準地洞察客戶的需求,并能夠創造性地滿足這些需求,那就要求企業必須有一個專業洞察客戶需求的部門,通過對市場的調查和研究,精準推斷出客戶的需求,并通過強大的創新團隊來設計方案滿足這些需求。
其次就是把這些創新方案轉化為產品的能力要足夠強大,比如蘋果公司就是一個將創新商品化的高手,iPod的上市,他們從研發到生產用了半年。第一代iPhone和iPad從研發到上市也只用了30個月,其銷量也有目共睹,這就是快速將創新方案轉化產品的典范。
最后,企業要保持產品領先優勢,還得保持勇于“革自己的命”的精神,勇于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一家企業如果要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就必須第一個開發出新一代產品、第一個淘汰自己的產品,自己革自己的命,才能真正保持產品領先優勢。
運營領先優勢
運營就是對運營過程的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是與產品生產和服務創造密切相關的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運營管理也可以指為公司生產和提供主要的產品和服務的系統并進行設計、運行、評價和改進的管理工作。在以上工作中能夠保持領先的優勢就是運營領先優勢,比如我們熟知的快餐企業麥當勞,就是運營領先優勢的保持者。運營優勢,是一個企業的軟實力,也是一個企業快速增長的關鍵。
行業領先優勢
無數的事實表明,具有行業領先優勢的企業獲益良多,比如戴比爾斯那句經典的廣告語“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雖然沒有指名道姓地說出自己家的品牌名,但是由于行業領先優勢,戴比爾斯占據整個鉆石市場的67%,也就說每賣出四顆鉆石,就有三顆是戴比爾斯的,這樣的行業領先優勢,使得戴比爾斯深受其利。
技術領先優勢
技術領先優勢是指既能夠生產高級經濟結構產品,也能夠生產低級經濟結構產品的能力,因此具備“技術領先優勢”的企業對于一個處于低級經濟結構的企業具有潛在的壟斷甚至威懾的能力。技術領先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新技術領先優勢:高技術和新技術的領先地位,是企業競爭戰勝對手的最大優勢。誰先開發出了高新技術,并用高新技術開發出高新技術產品,通過專利、專有技術保護、商標專用權等手段保持高新技術領先地位,誰就可以把競爭對手遠遠拋在后面。
2.核心技術競爭優勢:核心技術是決定技術領先程度的關鍵技術,是高新技術的靈魂和心臟。例如,電腦中的CPU(中央處理器)技術、生物工程中的基因技術、汽車的新動力及環保技術、火箭發射中的新型燃料控制技術等。有了核心技術領先優勢,就能在一個或長或短的時間內,掌握這一領域的制高點和主導權。
3.常規技術競爭優勢:技術競爭中,帶頭的固然是核心技術和高新技術,但大量的還是常規技術。許多常規技術在過去也曾經是高新技術甚至核心技術,但隨著技術的傳播、轉移和更新,她已成為成熟技術,被人們普遍掌握,就變成了常規技術。
在常規技術方面也應取得競爭優勢。一是要在技術上精益求精,二是要在技術更新上仍應不斷有所改進。從長遠來看,技術領先有利于成本領先,能夠做到質量更好,價格更便宜。技術領先競爭優勢是品牌競爭與品牌成長發展的根本出路。
品牌領先優勢
品牌領先的優勢比宣傳產品具體細節優勢更能贏得消費者的好感和信任。如果你仔細觀察,幾乎所有行業或品類的領導品牌都被消費者聯想為“最好”的產品,比如,當年的“柯達膠卷,全球銷量第一”讓柯達產品幾乎獨霸天下。
在消費者心里,“第一”勝過“更好”。“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馬太效應在生活中極為常見,比如人們往往關注第一,卻忽視第二,體育比賽中大家都記住了冠軍,卻忘記了亞軍、季軍;提起世界第一高峰,我們馬上會想到珠穆朗瑪峰,可是少有人知道世界第二高峰。
馬太效應也同樣適用于品牌競爭。某一品牌如果被冠上“第一”的光環,成為領導品牌,其優勢會不斷加劇“裂變”,最終獨霸消費者心智空間,從而形成競爭區隔優勢。消費者往往認為,領導品牌意味著正宗和貨真價實,其他追隨品牌都是“模仿秀”。
即使“模仿秀”的領悟力很強,付出的艱辛很多,最終還是為領導品牌作出了輔助貢獻。比如,海飛絲最早推出以“去屑”為獨特訴求的洗發水,成為去屑洗發水產品中的領導品牌。后來清揚曾投入巨資打造“去屑”洗發水產品,向海飛絲發起進攻,甚至找了胡歌、何潤東等當紅的名人拍攝了“無屑可擊”系列的電視劇,但是還是無法撼動海飛絲的品牌領先優勢。
成本領先優勢
成本領先優勢,也稱低成本優勢。
成本優勢的來源因產業結構不同而異。包括追求規模經濟、專利技術、原材料的優惠和其他因素。成本領先并不等同于價格最低。如果企業陷入價格最低,而成本并不是最低的誤區,換來的只能是把自己推入無休止的價格戰。成本領先戰略是指企業通過有效的途徑降低經營過程中的成本,使企業以較低的總成本贏得競爭優勢的戰略。
成本領先優勢要使企業的某項業務成本最低,這是因為任何一種優勢之中都應當包含成本控制的內容,她是管理的任務,但并不是每種優勢都要追求成為同行業的成本最低者。
按照波特的思想,成本領先優勢應該體現為相對于對手而言的低價格,但這并不意味著僅僅獲得短期成本優勢或是削減成本,而是一個“可控制成本領先”的概念。此優勢成功的關鍵在于在滿足顧客認為最重要的產品特征與服務的前提下,實現相對于競爭對手的可持續性成本優勢。
換言之,具有低成本優勢的企業必須找出成本優勢的持續性來源,能夠形成防止競爭對手模仿優勢的障礙,這種低成本優勢才長久。
市場領先優勢
最早提出市場領先優勢的是阿爾·里斯和杰克·特勞特的定位理論,他們認為市場營銷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創造一類能使你成為市場“第一”的產品,這比努力使人們相信你能比產品首創者提供更好的質量或服務要容易得多。延續下來,就成為了今天我們所提倡的市場領先優勢。經過多次實踐,人們逐漸把市場領先優勢的法則應用于所有商標以及所有的產品類別等。
情感領先優勢
具有情感領先優勢的企業,首先是充分了解了目標顧客可能期望品牌傳達什么價值觀和情感。在提煉情感價值的時候不能閉門造車,可以通過組織深度訪談、座談會等方式有效地激發消費者暢談態度、信仰、性格、理想、價值觀、對產品和品牌的看法、對競爭對手的評價等。
在分析歸納整理這些信息的基礎上,洞察消費者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渴望、審美偏好、價值觀和未被滿足的需求,提煉出品牌可能的情感取向,然后進行篩選,留下適合由本企業的產品類別傳達的情感價值。
在情感領先優勢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有外國的蘋果公司和我國的小米公司。蘋果就不用說了,在外國甚至有一個蘋果教,就是蘋果的超級粉絲。在國內,小米這個企業一開始就是把用戶的情感放在第一位的,把互聯網時代情感的比例提到第一位,其情感領先優勢的強度和融合度遠高于其他企業,以至于小米的粉絲每次在小米發布新品時都瘋搶。
綜上所述,如果企業能保持以上的產品、運營、行業、技術、品牌、成本、市場、情感等八個領先優勢,實現企業的快速增長就不是什么難題了。(皇甫曉濤,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后,上海皇獅創意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參與青島啤酒、瀘州老窖、海信電器、國窖1573、德意電器等知名企業的品牌策劃與創意)
(作者: 皇甫曉濤)
責任編輯: 清風 責任校對: 徐昊晨 二審:張呈煒
免責聲明:任何投資加盟均有風險,提醒廣大民眾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