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旺旺醫院##生命擺渡人#
雖然已過了下班時間,但湖南旺旺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姚波醫師即將開啟“雙重身份”。
既為患者進行脊柱微創手術,又要為脊柱外科同行醫師們擔任講解老師。
因為較早開展數字化脊柱內鏡技術,姚波醫師在脊柱微創這塊已有豐富的經驗。
今時不同往日
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并未一帆風順,開放手術已開展多年,是很多醫療行業專家的習慣和日常,在微創技術的運用之初,不少外科手術醫師和患者對微創手術持謹慎態度。
“但從微創技術自身來講,其適用性廣、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決定其更符合精準舒適醫療的方向。”
從2009年起,姚波醫師就開始系統學習和應用微創技術,從醫近13年,共完成1600余臺脊柱手術。
今年湖南旺旺醫院脊柱外科正式掛牌華南地區“數字化脊柱內鏡技術交流中心”,目前已與28家醫院建立技術合作指導聯盟。
上班做事、下班充電,脊柱外科醫師取經現場
認真對待每一位患者,做好每一臺脊柱微創手術,讓姚波醫師不僅收獲了患者的口碑,更讓他在醫療同行中嶄露頭角。
越來越多長沙市內、外地脊柱外科醫師聯系到他,想要現場觀摩湖南旺旺醫院脊柱外科操作數字化脊柱內鏡手術。
考慮到同為醫師,白天上班時間忙碌,在結合患者病情以及征得患者意見后,姚波醫師常把合適的手術安排下班后進行,這也是不少骨科、脊柱外科醫師同行現場交流取經最新脊柱內鏡技術的寶貴時間段。
除了現場手術講解,湖南旺旺醫院脊柱外科還負責外出手術指導、帶教,及疑難病例會診工作。
“上班做事,下班充電”,這是絕大多數醫療工作人員的常態,既是老師又是學生,是他們不斷面對新舊知識、新舊技術交替的動態日常。
(編輯zebra。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旺旺醫院 姜敏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