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發展周期大幕已經全面開啟。對于家電產業的所有廠商來說,接下來到底應該怎么干?拼什么?怎么拼?為誰拼?
華辛||撰稿
隨著新一輪市場競爭大幕的開啟,對于眾多家電廠商來說,是時候放棄抱怨、指責,以及自暴自棄,集中無限的精力和有限的資源,整合團隊的力量和產業鏈的資源,開啟一輪直面市場、直達用戶的新戰役。
簡單來說,每一臺產品的出貨,每一款新品精品的銷售,都要依靠團隊“系統有力”的組織和方法,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推銷,以及總是低價的促銷。必須要有策略、有手段、有組織、有分工。
所有的工作,歸結起來就2點:第一,內部一切要圍繞產品搞突破,提升功能、提升效率;第二,外部一切要圍繞用戶搞市場,提升斗志,豐富手段。最終,內外共同發展才能回歸成為競爭的原點和市場經營的初心,即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聚焦產品、提升服務,為用戶、為民心。
打造好產品,時間和空間都不多了!
產品,對于所有家電廠商來說,并不陌生。
這些年來的家電市場上就出現了兩種因為產品引發的新現象:一是,一些家電企業打造的好產品,不只是獲得年輕用戶的追捧,成為網紅級、名人級產品,而且還受到同行的模仿和跟進;另一邊,則是最近五六年以來,沒有好產品的廠商,再多的促銷廣告、零售渠道和超低價格,也很難贏得市場和用戶的訂單了。
對于打造用戶需要的好產品,很多廠商卻很陌生,甚至不少廠商不知道從何處入手為用戶做產品。過去幾年,廠商的傳統玩法,就是“只要有產品就行”,價格一降就能賣出去。現在是,年輕一代的用戶,有了自己的想法、追求,就會產生對產品的很多要求和想法。但是,大量廠商們面臨到的困惑卻是:產品同質化現象太嚴重了,到底如何打造差異化的好產品呢?
在打造好產品上,任何廠商都沒有小道可走,只有一條正道:研究用戶,從用戶使用產品的痛點和不滿足點出發,到跟隨用戶的步伐對于高品質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追求,打造更多引領潮流和趨勢的產品。產品其實就是民心,就是核心。
說白了,好產品一定是從用戶生活中的不滿意、不滿足中找到的靈感,也倒逼著所有廠商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團隊去研究用戶生活方式、傾聽用戶的聲音,甄別用戶的真偽需求差異。
最重要的是,當前留給家電廠商打造“好產品”的時間和空間,已經越來越少,路也是越來越狹窄了。
盯用戶,不能太單純必須大踏步!
用戶現在是越來越復雜了,但很多家電廠商直面用戶的手段卻很單純,甚至頗為稚嫩。比如說,總認為“降價讓利”、“搞個噱頭”、“炒個概念”,就可以搶眼球,直接賣貨了。卻根本搞不清楚,用戶到底需要什么?
面對用戶,家電圈認為,接下來很多廠商不能“太單純”。總是想著“一招搞定”、“一品熱賣”、“一戰決勝”,卻忽視了用戶需求要么是分散了,要么是多變了,要么是隨機了。最重要的是,用戶不會被企業輕易牽著“牛鼻子”到處跑了。
對于家電企業來說,接下來在一線市場上,面對用戶必須要做好“過五關闖六將”的心理準備。一是,在產品的研發上,要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進行分層,不是簡單的價格高調,而是要在釋放品質感的基礎上,做尊貴版、極簡版等創新;與之相匹配的,就是產品之外的品牌圈層化分散經營,真正將產品、品牌與用戶精準打通。
二是,在市場的經營上,要根據渠道的碎片化和分裂化,不斷推動網點的完善,將貨鋪出去、品牌打出去、個性標簽傳出去,一切才有可能;現在很多家電企業生意不好的背后,是根本找不到用戶,而最終原因就是市場網點的空白太多。大量用戶根本看不到產品,也無法獲得體驗。
三是,在用戶的滿足上,一定要善于借助各種興趣圈層,最終“在個性化中抓住規模化共性”,即通過興趣社群將分散在全國各地、擁有共同愛好的用戶需求抓起來,形成一個規模化的群體,實現精準化推送。用戶現在的確很分散、需求也很多變,但年輕用戶現在又呈現出扎堆效應。原因就是共同的興趣愛好形成了市場共振。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