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舟山日報-舟山網(wǎng)
8月的主角,舟山梭子蟹必占一席。一船又一船的螃蟹上岸,很多扎蟹女工圍著螃蟹忙碌起來。
據(jù)舟山國際水產(chǎn)城統(tǒng)計,這里每天都有4000多位女工從早到晚地埋頭扎蟹。
她們薪水不菲,可扎蟹的辛苦,也非一般人能忍。
發(fā)文人體驗了一位扎蟹女工的24小時,感受這個小眾群體的生活。
5:00 起床準(zhǔn)備
清晨五點光景,48歲的彭傳俠翻了個身,從床上一骨碌爬起。手機(jī)上設(shè)置的鬧鐘還沒響,生物鐘早已把她喚醒。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除去每年舟山休漁期的幾個月,雷打不動地回老家安徽阜陽躺平,一年到頭來,她基本都是這樣的作息。
她說自己也真是勞碌命,一旦每天安耽地啥活都不用干,只是吃吃睡睡,她反而覺得無聊起來,恨不得再去找點活做做。但回舟山后每天這么“頭箍蘿卜”地趕工,著實也是累人。
洗漱后,她拿起桌上的傷膏,利索地剪成條狀,一條一條包裹住傷腫的手指。扎蟹才十來天,她的兩只手已被螃蟹的大鉗子夾得面目全非。傷口不大,卻是十指連心,痛的時候,上廁所提褲子的力氣都虛弱地使不出來。扎螃蟹就是要被夾的,那有什么辦法,只能白天貼傷膏,晚上涂氯霉素藥膏。至于什么時候會好起來,只要梭子蟹季沒落幕,手指新傷舊痛就不會消停。
五點三十五分,手機(jī)響起,是她的搭檔唐樹俠的電話,約她一起上工。兩人同是阜陽老鄉(xiāng),都住沈家門蒲灣一區(qū),一起搭檔十多年了,不管是在活鮮區(qū)扎螃蟹還是在死鮮區(qū)殺鮟鱇魚,兩人都在一起。巧合的是,兩人的名字里都有一個“俠”字。更巧的是,扎螃蟹區(qū)還有一位女工叫沈大俠,三個“俠”在同一區(qū)工作,也是緣分。
搭在電動車上的塑料圍裙吹了一夜的風(fēng),已經(jīng)干了。圍裙是自己買的,每天都系著她扎螃蟹,晚上下班水一沖擱電瓶上,第二天繼續(xù)用。彭傳俠把圍裙隨手塞進(jìn)電動車,一抬頭,唐樹俠也剛從家里出來,兩人各自騎著電動車,一路閑扯著,往水產(chǎn)碼頭出發(fā)。
每天的早飯都是在水產(chǎn)碼頭的攤位解決的,包子、小籠包、飯團(tuán)、面餅都有。彭傳俠買了5塊錢的千層餅,再要一袋豆?jié){。這是她當(dāng)天吃的第一餐,也有可能,這一天只吃這么一餐。
6:00 開始工作
早上六點,邊走著邊狼吞虎咽地吃完早飯,兩人正好走到水產(chǎn)碼頭一樓的阿明水產(chǎn)檔口。今年是兩人在這里扎螃蟹的第四年,邊上女工們也已陸續(xù)到場。漁船上螃蟹卸貨,裝筐完畢,便由小貨車載著過來。
檔口前迅速排起了一長溜的隊伍領(lǐng)螃蟹,一筐螃蟹有五十余斤,女工們用長柄的鉤子拖拽著,拉回自己的座位前。每筐螃蟹上都有一個號碼牌,每扎一筐收一個號牌,結(jié)束后憑號牌領(lǐng)錢。
彭傳俠往貼滿傷膏的手上套了一只透明的塑料手套,之后再套上藍(lán)色的橡膠手套。塑膠手套用來防水,橡膠手套用來防夾。但也很不耐用,螃蟹鉗子能隔著塑膠手套夾住指頭,照樣夾出血來。有時她看塑料手套快夾爛了,趕緊再套上一副,算是心理安慰。
扎螃蟹都是兩人一組搭檔,領(lǐng)了錢后對半平分。彭傳俠和唐樹俠搭檔了那么多年,兩人的速度也都差不多。當(dāng)年,檔口的老板去她們打工的死鮮區(qū)要人,兩人也怯怯地不敢隨便答應(yīng),主要還是怕螃蟹夾手。之后死鮮區(qū)閑了一陣沒活干,又架不住老板要人,彭傳俠先從死蟹扎起,練了幾只,再過渡到活蟹,便也上了手。
學(xué)著扎了一天,速度就快起來了,彭傳俠得出了一點經(jīng)驗,人越是怕螃蟹,她越是張牙舞爪地夾手,索性蠻橫地將她一把抓住,她也老實一點。
她把一摞橡皮筋套在左手的指頭上,右手從筐里抓出一只螃蟹,掰起一只蟹鉗一折,拿皮筋扎起,再掰另一只蟹鉗,繞幾圈皮筋,三下兩下,一只螃蟹扎完。邊上有兩筐打著氧氣的海水,扎完后看蟹臍分公母,分別扔進(jìn)不同的筐。
9:00 中途修整
六點開工,到九點光景,兩人已經(jīng)攢下了二十幾個號牌,螃蟹卻接上不了。這兩天扎蟹的價格也回落到10元/筐,一天扎上十幾個小時,約摸扎個七八十筐,兩人平分,每天三四百元錢。彭傳俠有點懷念之前的兩天,螃蟹多,人手少,一筐漲到20元,一天下來就是實打?qū)嵉囊磺Ф嘣?上H只有兩天,曇花一現(xiàn)。
可能要到一個多小時以后才有螃蟹到,女工們有扎堆聊天的,也有趁機(jī)捶著腰椎歇一會兒的。雖然一天下來總是忙得腰酸背痛,彭傳俠倒還是希望干活的時候能一氣呵成,寧可快點扎完晚上早點下班回家休息,也不想中途歇著。可哪有想得那么好。
9點半,有人騎著電動車來賣玉米,剛蒸出鍋的玉米,用塑料袋包好后,裝在白色的涂料桶里。女工們都圍了上去,玉米5元一枚,還熱乎乎地冒著熱氣。
彭傳俠往賣玉米的那邊看了看,沒過去。早上吃的半斤多千層餅也不太頂飽,十點不到肚子開始有餓的感覺,可天氣熱,活多,人有時候總是沒什么胃口。大學(xué)畢業(yè)后在南京工作的女兒前幾天又給她寄了面包牛奶,知道媽媽打工忙起來連飯都顧不上吃,就給媽媽多準(zhǔn)備一些隨時可以墊墊肚子。到底是貼心小棉襖,總是暖心,相較而言剛過20歲生日的兒子就不太懂事,在蘇州工作,平時連個電話都沒有。
有工友來問,格拉條要不要訂,她在統(tǒng)計數(shù)字,一會兒會有人送來。格拉條就是安徽那邊的手搟面條,彭傳俠要了一份。
水產(chǎn)碼頭里面有小吃鋪,她有時會上那里去吃,包子饅頭稀飯面餅,也有快餐。要上一個蔬菜一個飯,就是8元錢。反正也是匆匆忙忙地吃完,墊一下肚子,味道還來不及咂巴。雖然吃飯吃包子老板都不會說什么,但時間是自己的,特別是在扎螃蟹的旺季,誰都不舍得把時間分給吃飯。
10:30 繼續(xù)忙碌
格拉條來了,一份七元,裝在塑料袋里,外面套個快餐紙盒。打開袋子,一股熱氣沖出來,白白的面綠綠的葉子,搭配得好看,但是沒肉。彭傳俠拿筷子一攪,底下的芝麻醬被帶了上來,她一手捧著紙盒,一手拿著筷子,先把面給拌勻了。
大口吃完格拉條,她去了趟廁所。平時上工,她帶著的保溫杯里裝了一杯水,所幸自己也不愛喝水,喝太多水上廁所也是浪費(fèi)時間,這一天坐下來,她一般去兩趟廁所。
回來后歇了一會兒,裝滿螃蟹的車便又來了。女工們重新戴上手套,埋頭扎蟹。筐里的螃蟹有大有小,從技術(shù)層面來說,小的螃蟹抓起來方便,比較好扎,大的螃蟹一只手往往盤不過來。但是螃蟹個頭大,沒多久一筐就滿上了,工錢就多。
扎蟹的時候,她也會和搭檔閑聊幾句,多是拉扯家常。太忙的時候,便也顧不上說話,兩人合力扎螃蟹,看著邊上的號碼牌一只一只地多起來,就是最好的安慰。
20:00 領(lǐng)錢回家
收工領(lǐng)錢,是這一天女工們的高光時刻。每個人腰間都有一只腰包,幾乎是標(biāo)配,用來裝錢和手機(jī)。彭傳俠和唐樹俠清點了一下號碼牌,這一天攢了76個,按10元/筐算,就是760元,每人380元。
工錢發(fā)放由檔口的女會計坐陣,發(fā)現(xiàn)鈔,抓在手里,滿滿的踏實感。兩人準(zhǔn)備扎完這個月,就回死鮮區(qū)去,每一年都是如此。死鮮區(qū)也總是有活,比如分筐八爪魚、剝皮魚等,是體力活。 11月的時候殺鮟鱇魚,5角一斤,一天下來能殺個五六百元,鮟鱇魚吃進(jìn)肚子的小魚也能賣上一二百元,一天的收入就是七八百元。這也都是辛苦錢,但至少手不疼,扎螃蟹手指頭太遭罪了。
收工,回家。收水產(chǎn)飼料的老公已經(jīng)把晚餐做好了,仍是包子饅頭。
回到家就啥都不想干了,彭傳俠匆匆洗了個澡,癱在床上,掏出手機(jī)刷抖音。她喜歡看輕松搞笑類的短視頻,看一看笑一笑,指針很快轉(zhuǎn)向了11點,這一天,結(jié)束了。
本文來自【舟山日報-舟山網(wǎng)】,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fā)布傳播服務(wù)。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