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農歷庚子鼠年。本期的大錘說史,我們就來講一講,關于十二生肖以及為何以鼠為首的歷史故事。
在故事開始之前,大錘額外要插一句,此時此刻,我國各地仍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堅守崗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此,大錘團隊也向所有的逆向前行者致敬。
說起十二生肖,其實她才是我們身邊觸手可及的、我國文化領域貨真價實的一件歷史活化石。關于她的起源,學界目前有多種說法,包括起源于埃及說、起源于印度說以及我國自產說等等。雖然到目前為止這些說法還無法取得一個定論,但是十二生肖信仰在我國歷史悠久這一點上,是毋庸置疑的。在大約1500年前,南朝沈炯就寫過一首關于十二生肖的詩歌,詩歌內容是這樣的: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虎嘯坐空谷,兔月向窗開。
龍隰[xí]遠青翠,蛇柳近徘徊。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雞蹠[zhí]引清杯。狗其懷物外,豬蠡窅[yǎo]悠哉。
全詩一共十二句,每句都以十二生肖之一為開頭,而且每句都結合了生肖動物的一些特點來進行描寫。比如開篇的“鼠跡生塵案”這一句,說的就是老鼠的足跡留在了布滿灰塵的桌面之上,桌面灰塵多,說明老鼠的活動地點是遠離人類的,就這一句,把老鼠的膽小謹慎的習性就勾勒了出來。
其實從古代很早的時代開始,人們就跟如今的我們一樣,開始討論一個問題:十二生肖是怎么來的?
按照古代學者的考察,一般認為十二生肖在東漢時代就已經出現了。
不過在現代學者這邊,這個歷史還可以大大往前推移。因為考古人員在湖北云夢縣睡虎地的秦墓中發現的簡牘中,就已經發現了十二生肖用于占卜捉賊的記錄。之后人們又在更早一些的甘肅放馬灘秦墓中出土的秦簡中找到了十二生肖的蹤跡,這可不得了,這里的秦墓經過學者考察是戰國時代晚期,比睡虎地秦簡的歷史還要久遠。
也就是說,借助現代考古學,我們可以確定,我們如今熟悉的十二生肖,至少有2200年以上的歷史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上溯到了2200年前,十二生肖的戰國時代古老版本中,子鼠仍然是排名第一。
關于老鼠為何能夠在很早階段就進入十二生肖并排名第一,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學界有很多說法,還沒有定論。
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老鼠能夠進入十二生肖之一,這很可能源自于史前時代人們在生產生活中面對老鼠災害產生的恐懼。老鼠繁殖力強,非常活躍,同時也不好徹底消滅,同時能夠盜走糧食并損壞生活生產用具,在史前時代一直能夠對原始農業構成較大的破壞,我國先民有可能是出于對鼠患破壞力的恐懼,又始終無法消滅鼠患,于是將老鼠列入原始宗教的崇拜范圍,希望通過祭祀讓老鼠減少破壞,祈禱豐收。由此帶來了老鼠在原始宗教中的地位上升,最終成為十二生肖之一。關于史前時代古人對老鼠的宗教崇拜,考古工作者曾經在距今6000年的紅山文化遺存中發現了雕刻精美的鼠首蟲形玉,這類玉制品的出現也從一定程度佐證了這種歷史片段。
這里大錘要專門拓展說一下,其實這一點是可以在我國民間傳說中得到一定的印證的。雖然說這類民間傳說不能提供歷史實錘證據,但是她能夠提供一些歷史文化傳播的間接證據。比如在我國關于十二生肖的傳說中,唯獨子鼠的傳說,負面的故事是最多的,比如說最常見的就是老鼠與貓競爭十二生肖首位,最后貓因睡覺而失去了機會,老鼠卻耍小聰明獲得子鼠之位。
此外還有十二生肖中本來沒有老鼠,但是因為十二生肖的十二種動物每一種都要在自己的年份里負責值守,有動物不耐煩了不愿意承擔這樣的職位,老鼠趁機替代其成為了十二生肖之一;另外還比較常見的就是老鼠用心機坑了排名第二的老牛一道,在老牛獲得十二生肖排名第一的關鍵時刻跳到了牛的背上(也有說借牛尾巴的甩力)最終成為排名第一的生肖動物。
當然這只是說法之一。因為這只回答了老鼠在先古時代地位神圣的問題,并沒有回答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為何與老鼠結合的問題。
所以還有說法認為,子鼠的誕生很可能與古人使用十二地支記錄時辰有關。因為古人所說的子時是半夜,大致相當于如今的晚上23點到次日的1點左右。而在古人的認知中,老鼠是在這個人類活動非常稀少的時段頻繁活動的。雖然現代的生物學已經很明確,老鼠在白天也能夠出來覓食,不過家鼠和部分野鼠確實是在這個時段活動較多的,這是鼠類長期受人類活動影響之后產生的活動規律。
從這個角度來說,古人在推演十二生肖時,很可能也同步借鑒了十二地支記時的一些基本特內容,并把十二地支代表的某些時間特征,附會到了動物身上,因此形成了子鼠的概念,并且由于子時本在十二地支記時之首,結果導致老鼠與子時結合之后順理成章成為十二生肖之首。
此外,還有諸如原始社會的部落圖騰延續之說,也就是老鼠等十二生肖本是遠古時代中原部落的旗幟象征,后來經過歷史的演變,部落消失了但是部落圖騰尚存,并逐漸進入民俗成為了十二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