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手機的旗艦、高端、中端和低端到底是怎么劃分的?是按照價格定位還是配置?可是這樣一來好像不管是價格還是配置都不對,因為有的中端機配置很好,但性價比也高,然后有些高端機價格高,配置卻還比不上有些低價位的。但是不管是高端到中端,還是中端到低端,都會有個過渡階段,而且這個階段也會有些機型存在,就像是卡在這塊一樣,除非是全新技術的芯片或者智能機迭代,才會再次下降到更低檔次。
其實現在的手機廠商,不管是中高低端競爭力都特別激烈,尤其是新春后的三月份,新機更是跟下餃子般的一波一波來,但是手機的檔次也隨著現在的市場環境和競爭變得越來越模糊,而且不管是價格性能還是品牌,這些區別也都會被消費者拿來PK對比一下;因此,每次人氣高的品牌出新機也都會惹起很大的爭議,就比如前些日子紅米K40上,產品經理更是直接在發布會上拿友商的手機來做對比,這樣明晃晃的對標也更直接突出了性價比的標簽,但到底是價格分清層次還是性能嘞?
首先最開始說的當然就是價格,有的人就是按照價格高低來區分高低檔次之分,而按照國內發布的機型趨勢來看,達到3500以上的基本都可以稱之為是高端機了,而中端機則是在1200-2600之間,那其中2600到3500自然就是手機的一個過渡區了,但處在這類“過渡區的手機”就比較尷尬了,一邊被消費者說高價低配,一邊工藝質量和成本又擺在那,好比前些日子發布的X60就是這樣;而話說回來1200以下就可以看做是低端機了。
再者我們來看看性能,這次當然是以處理器為例子,按照現在的形式,比如驍龍6系列和7系列就是處于低端機,像驍龍8系列(比如驍龍888)就能夠定位在高端旗艦級別,而驍龍870和865就處在中高端了。驍龍865是因為有新一代處理器出來所以得給新版本讓路,但驍龍870卻是因為之前驍龍888翻車事件,才推出了這款芯片,起先還以為這款芯片會用在高端旗艦機上,但一亮相卻是被廠商拉下了2000價位以下~
接下來就是運存存儲了,像之前的低端機就會采用32GB和64GB的存儲方式,而現在雖然不會有32GB版本了,但64GB也依舊會存在,這一類不用多說就是低端入門機了,但如今智能機市場上,高端機最少的都是6+128GB版本。當然了,手機的檔次不是單看一個方面就能決定的,還得綜合考慮,而且每個人對手機的需求定位也不一樣,再者話說回來,當今手機市場的中高低端機定位還是有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