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續航里程是各位消費者最為關注的要點,畢竟誰也想買一輛能跑得更遠的車,不用三天兩頭就要往充電樁方向跑。不過在買車的時候就一頭霧水了,因為每一家對于續航的劃分的標準就不盡相同,從而造成電池容量更大的車型甚至比不上電池更小的車型。那么面對不同標準,哪一個才是最貼近我們實際用車場景,里面含的水分少呢?今天不妨來探討一下。
首先就是NEDC,這是我們國家的新能源車企主要使用的標準,該項標準源自于歐洲。里面測試工況分為4個市區場景和1個郊區場景,其中市區循環車速會稍低,而郊區場景會略高。具體測試方法就是將車輛放置在設備上,車頭會設置一臺鼓風機來模擬氣流狀態,輪胎接觸的位置帶有鼓風機驅動的滾筒來模擬各種路況。
值得一提的是,測試過程中車上的用電器都是關閉狀態。很顯然,NEDC模擬出來的場景和我們實際開車場景有著巨大的差異,這點也可以從實際模擬出來的曲線圖可以看出,太過規整反而會讓人感覺不真實。所以現在消費者對于NEDC標準的看法就是見面先打八折,才是這輛車真正續航里程。不過這也不難理解,因為NEDC測試方法最早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那個時候的汽車保有量對比現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為了解決續航里程與實際效果不符的問題,WLTP便應運而生,該標準是全球各國共同制定,而我國也是作為參與者幫助制定。
對比起有規律可循的NEDC,WLTP加了很多不確定性,簡單來說就是加入更多瞬時循環工況。包括低速、中速、高速、超高速四個部分,并且持續時間也有一定增長,同時在測試過程中還在車上加入各種的載重量以,最大程度模擬實際用車場景。由此可見,WLTP可以說把NEDC的不足都進行了填補和升級。隨著國內新能源車測試標準逐步完善,未來WLTP或許會替代NEDC成為主流。
EPA是外國國家環境保護局所制定的標準,測試方法更為嚴苛,使用電耗MPGe來等效地表示能耗,工況包括城市道路、高速道路、激烈駕駛以及環境溫度測試來記錄車輛能源轉化效率,并且還會測試車輛充電時間、費用等。由于條件太過苛刻,所以也被視作最具參考的標準。
其實無論是NEDC還是WLTP,制定者都是海外機構,他們更多是根據當地的路況為基礎制定。對應會我們國家的實際交通法規和用車場景多少會存在一些出入。而我們國家現階段新能源汽車規模已經是世界第一,所以一套成熟且適合自己的能耗測試標準就顯得非常重要。
因此我國工況續航CATC標準應運而生,這其中包含了低速、中速以及高速、超高速四個階段,并且結合地圖大數據來計算出對應不同工況下的測試方法。
CATC與WLTP的測試時間相同,也是按照每個速度區間來分配對應時間。簡單來說就是“我國版WLTP”。
不過這個CATC尚處初步階段,還沒有正式作為標準鋪開,所以現在還沒有對環境溫度、車上用電器標準進行劃分,不過相信真正推向市場的那一天,這幾個選項絕對不會缺席。據悉,CATC標準最快將在2025年開始推行,各位也可以期待一下。
總結
就目前來看,測試標準準確度排名大概為EPA-WLTP-NEDC,現階段國內主要是NEDC標準,水分還是比較多了,不過最近一段時間的市場呼聲下,有不少車企的剩余里程顯示是以WLTP為標準計算而來,也讓消費者可以在用車過程中對續航掌握更為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