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的6個“鄰居”中,與安徽比較親近的是江蘇、浙江。自安徽被納入長三角后,與江蘇、浙江的經濟聯系越來越頻繁。可是,安徽雖然與江蘇、浙江山水相連,可由于不沿海,經濟發展模式與江蘇、浙江不同,導致安徽的行政區劃與江蘇、浙江也有諸多差異。
行政區劃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經濟,就拿縣級市來說,目前,安徽有9個縣級市(巢湖市、天長市、明光市、界首市、寧國市、廣德市、無為市、桐城市、潛山市),而江蘇、浙江分別有21個、20個縣級市,是安徽的兩倍。
放眼全國,安徽的縣級市數量也比較少。除江蘇、浙江外,與安徽接壤的江西有11個縣級市,河南有21個縣級市,湖北有26個縣級市,山東有26個縣級市,均比安徽多。安徽縣級市數量在全國23個省、5個自治區中,僅比寧夏(2個)、青海(5個)、甘肅(5個)、海南(5個)、陜西(7個)多,為什么安徽的縣級市明顯比較少。
縣級市數量的多少與縣級行政區的數量、縣域經濟等因素有關。
縣級行政區的數量是縣級市多少的基本因素,因為縣級市本身屬于縣級行政區的一種。而縣級行政區的數量又與面積、人口、經濟有關。我國面積較大的省級行政區為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可由于人口較少,新疆、西藏、內蒙古縣級行政區的數量比較少。而山東、河北、河南是人口大省,雖然面積不及新疆、西藏、內蒙古,可縣級行政區數量較多。
據了解,安徽共有104個縣級行政區,其中有45個是市轄區、50個是縣、9個是縣級市,而江蘇有94個縣級行政區(55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19個縣)、浙江有90個縣級行政區(37個市轄區、32個縣、20個縣級市),江蘇是全國少有的縣級市比縣多的省。
安徽縣級行政區數量比江蘇多10個,比浙江多14個,而縣級市數量大幅低于江蘇、浙江,主要與縣域經濟有關。
實際上,縣級市作為行政區劃,出現得比較晚,在1983年被確定為行政區劃。縣級市的歷史沒有縣悠久,可縣級市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在全國GDP百強縣中,縣級市的數量要遠比縣多。
縣級市其實可能理解為發展得比較好的縣(縣級市在本質上還是縣級行政區,而我國所說的城市一般指直轄市、地級市等),因為縣級市的經濟水平、工業實力、城鎮化率、第三產業等一般比縣發達。大部分縣級市由縣轉變而來,達到一定的標準后,縣可以調整為縣級市。因此,縣域經濟發達的省區,縣級市一般比較多。
那么,安徽的縣域經濟怎么樣?
在2021年全國GDP百強縣中,安徽有3個縣域上榜,分別是肥西縣、長豐縣、肥東縣,其中肥西縣的排名最高,位居第57位,而江蘇、浙江分別有25個、18個縣域上榜。
安徽的縣域經濟不算發達,目前還沒有GDP突破1000億元的縣域,而江蘇、浙江是我國縣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其中江蘇的縣域經濟在全國數一數二。2021年全國有38個縣域的GDP超過了1000億元,其中有16個在江蘇、9個在浙江。
江蘇GDP最高的縣域是昆山,其2021年的GDP為4276.8億元,約是肥西縣的5倍;浙江GDP最高的縣域是慈溪,其2021年的GDP為2008.3億元,約是肥西縣的2倍多。安徽百強縣數量與江蘇、浙江差距很大,從側面反映安徽的縣域經濟沒有江蘇、浙江強。
由于安徽縣域經濟不發達,很多縣達不到“晉升”縣級市的標準,而江蘇、浙江的很多縣成功轉為縣級市,縣級市數量自然比安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