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上來說,整個世界都是如此,她與我們是平等的,是沒有任何分別的,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立場與角度的對立。好多人的煩惱在于他們不明白這一點,非要把自己與外部世界對立起來,什么都要分個“你我”,將大量腦力與時間花費在計較和算計上面,便出現了許多的執著。于是,處于順境的人忙著追求更高的欲望,處于逆境中的人則忙著怨恨,甚至報復不能滿足自己欲望的外部世界。
所謂的外部世界是什么呢?實際上,她只是各種現象在我們內心的投射,當我們還沒開悟的時候,就只能自以為是地解讀世界,這種解讀不能代表世界的真相。比如,你聽到有人罵你,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所以感到非常氣憤。但事實上,侮辱也好,氣憤也好,還是你的耳朵和心靈相互作用的產物。要是你沒聽見,或者你不在乎的話,別人的罵能傷得了你的心嗎?所以說懲罰自己的還是自己的心。
我經常直言不諱地在文章中說出自己的觀點,所以很難讓所有人都喜歡我,時常有朋友說某人又在罵我,我通常一笑置之,反而在朋友們把我捧上天的時候,我才寫下“雪漠是個驢”之類的偈子來表白自己。為什么?因為我知道這個世界是幻化的,一切都是記憶。隨著因緣的流轉,曾經謾罵過你的人,可能會變成你最忠實的朋友;曾經稱贊過你的人,也許會千方百計地想把你打入谷底。世上的一切都不是固定不變的。所以我不在乎她,也沒時間在乎她,我只管珍惜寶貴的生命時光,以合適的方法多做些對世界有益的事情,至于世界是否會接納我,是否會迎合我,那是世界的事,我已做好我該做的,也便足夠了。
很多時候,多想想生命中的許多變化,就會對個人得失看得越來越淡。畢竟,連我們那相伴一生的身體,也不是永恒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