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8日,湖南省鳳凰縣官莊鄉新民村,一位127歲高齡的老人在家中安然仙逝。
老人名叫田龍玉,土家族,1893年出生于鐘靈毓秀之地古城鳳凰,這是一座被某外國作家譽為我國最美麗的小城,孕育出了著名作家沈從文和天才畫家黃永玉這樣的杰出人物,也成就了田龍玉這位罕見的壽星。
田龍玉(1893-2021)
碧綠的沱江,像一條美麗的玉帶纏繞著古城,田龍玉出生地正是在沱江下游的官莊鄉溪口村,村莊依山傍水,森林蔥蘢,氣候溫潤宜人。
然而,在舊社會,這里卻是官匪橫行,窮人過著勉強糊口的生活。田龍玉從小就幫著父母砍柴、放牛、打豬草,從事著繁重的體力勞動。
每天清早,田龍玉就背著小背簍或是扛著扁擔出門了,直到夕陽西下才回到家中。
18歲時,田龍玉嫁到了附近的新民村,從此,她開始更加繁忙的生活,不僅要生兒育女,還要贍養公婆、種地干活。
鳳凰古城
結婚后,田龍玉一共生了13個孩子,為了這一大家人的生計,田龍玉從早到晚都是忙個不停,難得片刻喘息。
除了哺育孩子、做家務,她還要隨丈夫上山開荒種地,種植紅薯、玉米、黃豆等雜糧。
盡管田龍玉拼盡全力支撐著這個家,但在那個兵荒馬亂、缺吃少穿、缺醫少藥的年代,她的13個孩子都沒能長大成人,最大的也只活到了18歲。
接二連三地的喪子之痛,讓田龍玉陷入到無盡的悲傷之中。
但是,這并沒有打垮田龍玉。
解放后,她認領了一個女孩,并將她當做親生女兒一樣對待,終將她撫育成人。
鳳凰解放時,田龍玉與鄉親們高興地唱起了山歌:
共產黨是紅太陽,照到鳳凰天大亮,窮人翻身得解放,勤巴苦壓喜洋洋!
此后,她干活更有勁了,不管是在炎炎的夏日,還是在刺骨的冬天,人們總能看到田龍玉在地里勞碌的身影。
年近80的田龍玉,勞動的熱情絲毫不減當年。大家看她年紀大了,都勸她少干點活,她卻說:“為集體干活不怕累,不干活我回家就睡不安穩。”
改革開放分田到戶之后,田龍玉已是年近90的老人,但是勞動的積極性更加高漲,除了她自家的那塊地,她還從別人手中承包了幾十畝地。
此后,田龍玉還去做了幾年保姆。
1976年,丈夫去世后,田龍玉拒絕了兒孫的邀請,堅持居住在自己的老屋里,自己料理生活。
108歲時,她仍然下地種菜,上山拾柴禾。
直到2003年,因家中失火,老屋化為灰燼,在兒孫的輪番勸說之下,110歲的田龍玉才來到外孫女家居住。
此時的田龍玉,早就到了頤養天年之時,但是她卻仍然閑不住,總是主動找活干。
114歲時,她還親自做飯招待客人。有一次,一位發文人去拜訪她,不一會兒,田龍玉就麻利地做出了一大桌豐盛的菜肴,讓人們感到十分驚訝。
堅持終身勞動,也許是田龍玉能長壽的主要原因。
她笑著說:“每天我不做點事,我就渾身難受。”
第二個重要原因,應該就是她平和樂觀的心態。
有人也許會說田龍玉一生好福氣,其實,她的一生非常坎坷,接連喪失13個子女,一次次地白發人送黑發人,這種痛苦可想而知,但田龍玉全都挺過來了。
了解田龍玉的人都知道,她為人十分隨和,幾乎從來不與人發生爭執,凡事她都不往心里去,即使別人對她發脾氣,她都只是笑笑。
當聊起這些時,田龍玉還笑著說:“心寬體胖嘛!”
第三個重要原因,就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田龍玉一生作息都十分有規律,她每天都是早上6點起床,晚上8點就準時睡覺。
田龍玉一生飲食以雜糧和蔬菜為主,很少吃葷菜。自己養的家禽家畜,她從不輕易宰殺。
解放后,有人見她總是吃素,勸她多吃點肉,她說: “我一直都是這樣吃的,已經習慣了。”
晚年時,孫輩們給她零花錢,讓她上街去買喜歡吃的東西,她總是只買蔬菜、水果和雜糧,從來沒有買過一次肉食。
120歲時,政府專程派人為田龍玉祝壽,老人臉上樂開了花:“有這么多人關心,想不長壽都難啊!”
綜上所述,田龍玉老人長壽的秘訣,我們可以總結為12個字:堅持勞動、隨和樂觀、多素少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