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其實非常簡單,簡單到就是每個人只要把自己的事情搞清楚,世界就會和諧的多,但是現實卻不是這樣的。
本質原因就是因為人與人之間、事與事之間邊界不清,一旦這個不清楚,那么后面的矛盾就是來源于此。在日常事務中,我們還是提倡把邊界搞清楚,盡管有些搞不清,但是盡量建立一個邊界原則,把能搞清楚的盡量搞清楚,實在搞不清楚的就搞一個共建原則。
在公司里,就怕都是一團漿糊,盡管設置了各類權職部門,最后大小事情都是變成了一言堂,那就活活累死老大,應該是是老大自己把自己搞死,老大就是這么幾件事,對內搞自己的事情,方向搞好、班子建好、隊伍帶好,權職利到位。對外把資源整合好,融資做好以及品牌推廣等。
在家庭里,每個人盡量把邊界也搞搞好,建立一些原則的東西,比如如何管錢,錢如何支配、兩邊老人的問題處理方式、小孩的管帶方式和時間安排,突發事件的處理等等,事先建立一個邊界機制,可以構建一個家庭的有效的管理模式,這個可能每個家庭都不太一樣,導致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這個經文而且還家家不一樣。
邊界原則1:權責利的邊界要搞清楚。
企業的不同崗位的權責利要搞清楚,盡量做到具體事情都能找到負責人,然后負責人能夠最后落實到實處去,這個就是管理的邊界原則,做到無死角。好多企業平時不注重這些,看起來大家很忙,實際上你不把這些東西建立起來,后面都不太好帶隊伍,因為這個是基礎的東西。
邊界原則2:行動邊界要搞清楚。
我們去做一些行動,主要是一些特別重大的跨部門的行動,這個邊界如何搞清楚,就是要建立小組模式,設立小組長或臨時的項目負責人,來推動項目前進,這個小組長可能是公司老大們,也可能是一個專家,也可能就是一個合適的人,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
邊界原則3:資產/負債邊界要搞清楚
在涉及多利益主體,可能是多個企業或多個人之間,要把資產邊界搞清楚,在企業重組或分拆的時候,這個資產邊界就會凸顯出來,比如要從原來公司的公司分拆出一個新的公司出來,就是一個業務線變成了一個新公司,那么這里面的資產(房產、設備、軟件、人、辦公設備、以及費用)都要分拆出來。
列個清單,把這些都一條條摸清楚,是一個細致活,一般都是老大們先大的東西分清楚,細的就是專業人員來分清楚了。最后把財務報表都分清楚。
邊界原則就是經常在不同的主體涉及到利益的事前做好是最好的,這種邊界的界定可能是需要書面協議、口頭協議或微信信息就可以,也可能就是單方面的信用。
參與各方都要有這個邊界意識,包括在家庭層面,特別是我們經常看到老人們會經常參與已婚孩子的家里的事情,這個就是邊界不請導致的,大多的問題都是這個邊界導致的,搞清楚邊界,大家按照邊界來辦事做人,會輕松很多。
那么問題來了,遇到邊界就是一直不清,或者故意不讓搞清楚,或耍流氓的,你怎么辦?
需要建立一個反制措施,就是違規了如何處理,這個措施是對所有參與者都是平等的,不然也是一個假的措施,也是企業和家庭經常鬧矛盾的核心問題,沒有反制措施或者是個假措施,這個是一個長期學習的過程,是真正核心的東西。
丑話說在前面,可以優化一下,丑化要寫在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