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瑞文
“尹氏八段”議論文結(jié)構(gòu)綱要
第一段,引出話題,結(jié)尾設(shè)問。(名言+過渡+概括材料+兩個設(shè)問句)
第二段,論點段,論點只需要一句,且獨占一段!這段既是對第一段設(shè)問的回答,同時又是全文中心論點。
第三段,駁論段。先一句話簡單地肯定反方觀點中的可取之處,再用大段話駁斥其不可取之處。
第四段,分論點1,類比推理
第五段,分論點2,接龍推理
第六段,分論點3,排例
第七段,辯證段
第八段,一句話重申論點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2021溫州三模)
代與代之間的理性認知是多代共進的前提。然而在現(xiàn)實中,上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評斷,往往狹隘;下一代人對上一代人的評議,也常常失之偏頗。
針對代際認知的這種現(xiàn)狀,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開頭兩段寫法
首段:名言+過渡+概括材料+自問自答
第二段:論點單獨成段
寫法示例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有語:“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誠哉斯言,人生苦短,歡樂無多,我輩當惜取眼前人。現(xiàn)實中,上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評斷,往往狹隘;而下一代人對上一代人的評議,也常常失之偏頗。究竟我輩應以怎樣的姿態(tài)直面兩代人之間的認知分歧呢?這些分歧有沒有合乎情理的解決途徑呢?答案是肯定的。
只有換位思考,理性認知,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怨懟,才能最大限度的消弭代際認知上的分歧。
范文欣賞
讓隔閡泯于理性
龍應臺言:“我們這一代人,錯錯落落走在歷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長。”的確,上一代與下一代行走于同一條路上,但處境節(jié)點不同,所經(jīng)歷的不同,導致了狹隘與偏頗。代際矛盾由此而生。那么,這一代際矛盾是否無法解決呢?如果可以解決,那么解決之道在何在?答案是肯定的。
敞開心扉,互訴心聲,樹理性認知之光,于代際間和諧共往,代際矛盾自然消失。
年輕一代有著“山登絕頂我為峰”的傲氣,年長一代有著“休將白發(fā)唱黃雞”的骨氣。但應該明白,凌駕于這個時代的是這個時代的智者與勇者,而此智勇之輩并無代際區(qū)分,無關(guān)年齡,無關(guān)性別。彼此理性對待,摒除狹隘與偏頗,是多代共進的前提。
于上一代而言,面臨著越來越頻繁的隔閡,應懷揣包容與欣賞之心。青年們追求的是青年所認為的潮流,對于這代代皆有的潮流予以“庸俗”之評顯然過激。每代人皆有每代人的年輕,她是恣肆的資本。在這網(wǎng)絡(luò)縱橫的時代,網(wǎng)絡(luò)游戲、線上聊天是青年的娛樂行徑,她作為放松心情、與友交際的行為顯然是上一代人所不認可的。人們常認為這是消磨時間的陋行,殊不知是城市化使人現(xiàn)實距離拉長的原因。倘若理性對待,互相理解,此行亦不會遭其厭棄,狹隘亦不復存在。
而于下一代,更多的、更重要的是心懷敬仰尊敬。面對上一代的質(zhì)疑與評斷,不應無禮頂撞,不然只會使代際關(guān)系破裂。孔鯉面對孔子的教導與訓誡,他依己之境提出想法,博得孔子理解。成上下一同之境,是代際關(guān)系處理的成功案例。下一代人對上一代人的認知更應摒除偏頗,互相以理性對待,提出想法,隔閡自然消卻,塵拂亦會鏡明。
上一代與下一代雖然處境不同,亦有隔閡,但沿路走下去,所領(lǐng)略的卻是同樣的風景。上一代以己之力,推時代之流,毫不掩飾地追逐時代的心;而下一代又渴望時代的一切,不愿成為棄子,于天地一隅獨自緘默。登山臨頂,乞丐凌天,如此盛景亦需代際關(guān)系的合理處理。于內(nèi)心語出,彼此包容與謙遜尊敬,化隔閡而立于時代之巔,為社會進步共發(fā)光,任矛盾翩躚,終不負勇往。
愿代與代之間理性的情感密碼暗暗浮動,像巷弄里看不見的花香一般余韻流長。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有人認為人與人之間相處要有“契約精神”,所謂“無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也有人認為人與人之間相處要講究“人情”,沒有人情味的社會是冷漠的;也有人認為二者都很重要。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開頭兩段寫法
孟子有語:“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誠哉斯言,規(guī)矩的本質(zhì)是對契約的遵守,人與人之間相處必須要有契約精神,否則無以成方圓。也有人認為人與人之間相處要講究“人情”,沒有人情味的社會是冷漠的。那么,“契約精神”和“人情味”究竟孰輕孰重呢?當我們必須二選一時,究竟如如何抉擇呢?答案顯而易見。
“人情味”固然重要,但“契約精神”更重要;人與人之間只有遵守契約精神,凡事按規(guī)矩行事,人際關(guān)系才會正常,社會才會和諧,文明才能進步。
[實戰(zhàn)演練]
閱讀下面文字,寫出一、二兩段。
有一種觀點認為:作家寫作時心里要裝著讀者,多傾聽讀者的呼聲。
另一種看法是:作家寫作時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不為讀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創(chuàng)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將如何對待你的“讀者”?
根據(jù)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閱讀下面文字,寫出一、二兩段。
有個作家說,人生有三本書,有字的書,無字的書,心靈的書。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寫一篇800字的作文。
第四、五、六三段為分論點,這三個分論點之間可以有兩種關(guān)系:一種是并列關(guān)系,比如一篇談論“尊老愛幼”的文章,分論點可以是:
1)我國自古就有尊老愛幼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2)當今社會依然提倡尊老愛幼。
3)世界各國都把尊老愛幼當作一種道德準則。
另一種關(guān)系是遞進關(guān)系,同樣以尊老愛幼舉例,遞進的分論點可以是:
1)尊老愛幼是個人道德水準高低的體現(xiàn)。
2)尊老愛幼是社會風氣好壞的體現(xiàn)。
3)尊老愛幼是人類文明進步與否的體現(xiàn)。
Tips:遞進式分論點的句式最好統(tǒng)一。
論點:我國人是有骨氣的
1)富貴不能淫
2)貧賤不能移
3)威武不能屈
論點:懷疑與學問
1)學問的基礎(chǔ)是事實和證據(jù)
2)懷疑是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匾襟E
3)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shè)新學說、獲得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
范文示例
懷疑與學問
“學者先要會疑。” ——程頤。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 ——張載
學問的基礎(chǔ)是事實和證據(jù)。事實和證據(jù)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說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說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己親自去觀察。做學問也是這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證據(jù);但這種證據(jù)有時候不能親自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了。
懷疑是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匾襟E。我們對于傳說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jīng)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她,因為她“是”;不信她,因為她“非”。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隨便輕信,便是懷疑的精神,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我們聽說古代有三皇五帝 ,便要問:這是誰說的話?最先見于何書?書是何時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們又聽說“腐草為螢”,便要問:死了的植物如何會變飛動的甲蟲?有什么科學根據(jù)?我們?nèi)裟苓@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說便不攻自破了。
懷疑不僅是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匾襟E,更是積極方面建設(shè)新學說、獲得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對于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的承認,那是思想上的躲懶。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做學問。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fā)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fā)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進步,法國的大哲學家笛卡兒曾說:“我懷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學就建設(shè)在對于萬事萬物的懷疑和明辨上。
分論點實戰(zhàn)演練
人生需要精彩
1)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們感受到了人生的精彩.
2)在對真善美的追求中,我們體驗著人生的精彩.
3)在寂寞艱苦的平凡中,我們品味著人生的精彩
人生需要友誼
1)友誼是生活困難時的一種扶助(普通人之間)
2)友誼是心靈的契合(伯牙和鐘子期)
3)友誼是偉大事業(yè)上的互相幫助(馬克思和恩格斯)
論幸福
(1)幸福是吃了一頓美味的大餐、穿上一件漂亮的新衣、得到一個心愛的禮物
(2)幸福是朋友的相知、父母的疼愛
(3)幸福是為社會正義吶喊
(4)幸福是為國家富強努力
(5)幸福是為人類進步而奮斗
論愛國
(1)愛國是公民的神圣使命
(2)愛國就要為祖國的崛起而努力
(3)愛國不能盲目排外
攜著錯誤上路
錯誤是對真理的一次誤解,對規(guī)律的一次悖逆。誰沒有犯錯的時候,人生總是攜著錯誤上路的。人生在世,錯誤總是難免,也不可怕.
(1)出錯是勇敢者的沼澤.
(2)出錯是探索者的路標.
(3)出錯是成功者的財富.
如何面對困難
1.藐視困難,勇于面對她.
2.重視困難,認真分析她.
3.克服困難,徹底戰(zhàn)勝她.
人生每前進一步,就會遇到新困難。每戰(zhàn)勝一個困難,人生就攀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我們要感謝困難的賜予,戰(zhàn)勝困難,走向輝煌。
小事不小
現(xiàn)在有不少年青人不愿做諸如打掃衛(wèi)生,扶老攜幼和乘車讓座之類的小事,認為這樣做算不了什么。我看這類小事并不小。因為不打掃衛(wèi)生,將會到處垃圾成堆,蚊蠅成群,人們生活和工作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就不會有健康的身體和愉快的心情;不扶老攜幼,乘車不讓座,老幼病殘者出門就感受不到社會的溫暖。
1)積極做一些小事,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2)做小事能培養(yǎng)出熱愛集體,關(guān)心他人,為人民服務的優(yōu)良品質(zhì)。
3)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卻可能關(guān)系著千百萬人的利益和整個國家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