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分592分!其中語文107、數學111、外語126、物理80、生物86、地理82分。這是重慶市患有“漸凍癥”的考生鄧顯松的高考成績單,7月31日中午,鄧顯松一家收到了西南政法大學經濟學類專業錄取的通知書,在這個優異的成績背后,鄧顯松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我有一個夢想”
鄧顯松3歲時患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由于大腦、腦干和脊髓中運動神經細胞受到侵襲,肌肉逐漸萎縮無力,以至全身癱瘓,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俗稱“漸凍人”,癥狀與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相似。10歲后,鄧顯松再也無法行走,只能坐在特制輪椅上學習和生活。
這樣巨大的打擊,對于一名孩子來說,是非常殘酷的。當鄧顯松知道了自己的病癥后,表現十分鎮定。家里為了讓他好好養病,想把他接回家,卻被鄧顯松拒絕,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話,“我想繼續上學,我想考上大學。”
身體被困在輪椅上,但鄧顯松的心始終向往著大學,早上7:30他到學校,直到下午5點放學,他都只能坐在特制的椅子上。椅子已經被磨得變了顏色,扶手是爸爸鄧軍加上去的,還有一個特制的靠墊,讓無法直立的鄧顯松有一個可以倚靠頭的地方。12年來,鄧顯松每天都靠在這上面學習。鄧顯松的媽媽冼潔為了全心全意照顧孩子,辭去了4S店財務經理的職務,備考期間,更是每天來到學校照顧他的飲食起居。
進入高三后,學習節奏更加緊湊,雖然身體條件不好,但鄧顯松沒有放棄考大學的夢想。每次月考,他的成績都能進入班上前幾名,幾乎一直保持在年級前二十名左右。在參加2021年普通高考適應性測試時,他取得了總分547分的好成績,在全重慶市的高三學生中排在第19786位,妥妥的“學霸”。
由于脊柱側彎,手指變形,右手只有食指一根指頭能夠發力,鄧顯松寫字會比常人慢,有時筆還會掉到地上。鄧軍原本打算去申請高考延后半小時交卷,被鄧顯松阻止了。他很平靜地對鄧軍說:“爸,我可以的。”
2021年,根據《教育部、我國殘聯關于印發〈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管理規定〉的通知》(教學〔2017〕4號)文件,渝中區教育考試中心會同區殘聯、區衛健委經溝通研究,根據鄧顯松的身體情況,向市教育考試中心提出建議,同意鄧顯松使用輪椅、攜帶特殊桌椅和優先進入考場參加考試的合理便利申請。
高考結束后,鄧顯松獲得如此優異的成績,他的父母為他感到非常驕傲。在父母眼中,鄧顯松性格踏實冷靜,對自己的生活以及學習都有著明確的規劃,從來不讓家長操心。而這份西南政法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更是成功圓了鄧顯松的大學夢。
即將步入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得知鄧顯松的情況后表示將會為他單獨開設一間宿舍,方便他的家人前來陪同照顧,這讓鄧顯松的家人放心了不少。
如今,在鄧顯松的家里,他臥室的墻上,掛滿了“三好學生”“學習標兵”等獎狀,書桌上除了放著一張規劃清晰的時間表外,還附著一張勉勵自己的小紙條:“努力做一個更優秀的自己,永不放棄!”對于未來,鄧顯松更是充滿期待:“在大學期間,希望自己能夠考過英語四級,學更多知識,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社會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
關注“西南政法大學本科招生”最新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自、重慶殘聯、晨報鏡頭、第一眼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