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的座右銘是“那我就自己來吧”!這句話出自他小時候看的繪本《小紅母雞》。遇到困難,查理·芒格就用這句話激勵自己,然后通過讀書,找到自己的答案。也因此,他被稱為“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在日本,有一位叫出口治明的“讀書家”,他成長過程中也發生過類似故事。
小學時,他問父母,“太陽為什么不會掉下來”?父母無法回答他,便送他一本《十萬個為什么》,他在書中找到了答案。
這讓他意識到:只要讀書的話,什么事情都可以知道,書真是太有趣了!
從此,出口治明漸漸中了書毒,小學、中學、大學,每個階段他都如饑似渴地閱讀。大學時,甚至有段時期每天看書15小時。即便畢業后創業最忙的那段時間,他每周也能看書3~4本,他精讀過的書數量過萬冊。
因此,出口治明被稱為“讀書家”?,F在,他把自己幾十年來的閱讀經驗,濃縮成一本《書的使用法》,與讀者分享他的讀書秘訣。
01讀書前:有趣第一
毛姆在《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中說“閱讀應當是令人愉悅的”,并用一個章節論述“怎樣讀書才有樂趣”。
出口治明與毛姆觀點一致,他說,如果沒有書,人并不會死掉。但如果沒有書,人生一定會缺少很多樂趣。
看書第一步是如何選書,作者為自己制定了7個規則,分別是:
選擇自己感興趣領域的書;
選擇“一下子就映入眼簾的書”;
翻閱“最初的5頁”來做出決定;
看3份報紙的“書評專欄”,選擇感興趣的書;
不要在意“作者”;
可以通過“SNS”來聽取他人的意見;
不要讀“暢銷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人們才會愿意在某個領域深挖。讀書也是這樣,通過這7個方法,選出自己感興趣的書,才更有讀下去的欲望。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只讀自己熟悉領域的書。作者喜歡的書,涵蓋天文學、生物學、腦科學、哲學、歷史、宗教、文學等諸多學科。
如果想快速了解某個領域,則可以選擇該領域7~8本自己感興趣的書,先讀厚書,再讀薄書,最后實踐。經過這一系列閱讀,就可以大致了解該領域。
樊登說過,閱讀不能只讀讓自己舒服的書,還要讀一些有點難的書,擴展自己的知識邊界,比如說讀經典。出口治明也非常推崇讀經典。當然,也要從自己感興趣的經典讀起,比如從薄的、簡單的經典讀起。
總之,有趣,是出口治明選書、讀書的根本出發點。
02讀書時:態度端正,拒絕速讀
楊絳先生把讀書比作到別人家串門,出口治明則把讀書比作與人交流。
與人交流時要態度真誠、仔細傾聽,讀書時也要如此。
對出口治明來,讀書是一種儀式,必須“扎好領帶,端正坐姿,帶著認真的態度讀書”。閱讀時,心懷“我正和某人溝通”的神圣感,全身心投入與作者的交流中,認真傾聽,仔細思考,不做筆記,也不劃線。
作者不喜歡被別人強加價值觀,也不喜歡霸道價值觀強加給別人。
所以,作者提到是否劃線是否記筆記,主要看個人的讀書習慣。
《認知天性》一書不建議讀者劃線,樊登也認為讀書劃線和做筆記會影響閱讀的連貫性和暢快感。但是,錢鐘書讀過的書,包括字典,上面都密密麻麻寫滿了字。
另外,關于如何讀書,作者還強調“速讀不如熟讀”。
為了解速讀,出口治明曾閱讀了大約10本與速讀有關的書。結果,他發現自己果然不適合速讀。
速讀就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就像跟著旅行團到某地旅游,到了景點就拍照,回來后收獲了一大堆照片,卻說不出景點的歷史演變、地理風貌、風土人情。
與之相對的沉浸式閱讀,就像到一個城市小住一段時間,吃遍當地人愛吃的早餐,看遍當地的博物館、圖書館,感受空氣中的味道與自己所在城市是否相同。
閱讀的關鍵是記住了多少,能運用多少。速讀追求閱讀的量,然而質比量重要得多。讀再多書,如果沒能理解消化其中的內容,也只能變成“打卡”中的一次記錄,無法真正為自己的頭腦服務。
讀到完全理解為止,看不懂就回到前面反復閱讀,把一本書完全吃到肚子里。對出口治明來說,這才是真正高效的閱讀方法。
03讀書后:及時輸出
季羨林有個觀點特別有趣:閱讀是水,文章是尿,水喝多了,自然有尿。話糙理不糙。
讀書多了,心里就有想法,自然而然就有表達的欲望,出口治明的方法是寫書評。這一方法不但滿足了他的表達欲,還讓他收獲了很多粉絲。
及時輸出,滿足表達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要輸出必須思考,思考的過程就是用語言的形式,對自己所讀內容的整理。
我們的大腦就像衣柜,讀書就像將衣服放入衣柜。如果不加以整理,衣柜就會混亂不堪。
讀完一本書,及時思考書中的內容,將思考的結果通過語言的方式分享出來,就是在整理思想的衣柜。
分享的形式不限。與家人、朋友交流討論,像作者一樣寫成書評,像樊登、弘丹一樣,把讀過的書講出來,都是很好的方式。
大名鼎鼎的費曼讀書法強調,教是最好的學。與人分享、寫書評、講書,都可以看做“教”的形式。通過“教”,知識將內化成自己的修養。
04結語
讀書,是一件有趣的事。
讀書,是為了愉悅自己。
讀書,是和作者交流,是與書中的內容對話。
閱讀這本《書的使用法》,就像聆聽一位睿智而有趣的老者,娓娓道來他幾十年的讀書方法。
“每天早晨用1小時看3份報紙”“每天睡覺前用1小時看書”,這兩個習慣,出口治明已經堅持了40多年。
對你我來說,不必羨慕作者。因為,讀書,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
正如作者在書籍最后所說:因為“現在是你最年輕的時候”,所以從現在開始讀書就是最好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