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怎么叫呢?
有位某大學知名中文教授在最新發帖,認為“小紅塑料盆、塑料小紅盆、紅塑料小盆、紅小塑料盆、塑料紅小盆和小塑料紅盆”這六個結構中,只有“小紅塑料盆”一個結構是合格的,另五個都不合格。我們認為在現代漢語的語感上說,這里面的“小紅塑料盆、塑料小紅盆、紅塑料小盆、紅小塑料盆”四個結構都可以算合格。只有“塑料紅小盆和小塑料紅盆”兩個形成了不易理解的意義,是不合格的。
因為語言結構的各個成分在層層組合中構成結構的意義,每層結構中相對的兩個成分互相都有意義,都符合認知思維的習慣,就是合格的成分,每一層的組合都合格,最終組成的結構便合格,反之則會造成結構組成不合格、意義不好理解或無法理解。下面分別分析一下。
小紅塑料盆,切分為:小/紅//塑料///盆三層,每層相對的兩個成分都有意義,所以整個結構合格。
塑料小紅盆,切分為:塑料/小//紅///盆,也每層合理,且有“小紅盆是塑料的”這樣隱含的變換關系,意義可以理解,所以結構也合格。
紅塑料小盆,切分為:紅/塑料//小///盆,亦如上合理合格。
紅小塑料盆,切分為:紅/小//塑料///盆,也是每層合理,結構合格。
但是,塑料紅小盆,第一層切分為:塑料/紅小盆,這樣修飾關系中的“塑料小盆”的意思成立,而另一個“塑料紅盆”的意思則不好理解,所以整個“塑料紅小盆”也就不合格。
另外,小塑料紅盆,第一層切分為:小/塑料紅盆,同樣“塑料紅盆”這個成分不好理解,塑料不會直接做出“紅盆”來,要么是塑料先調入紅色再制成紅盆,要么是塑料制成盆再涂上紅色,因而這個結構亦不合理。
至此,可以總結一下:?。ㄐ螤睿?、紅(性質)、塑料(質料)三個成分修飾盆(事物)組成結構時,并無固定順序,只要組成的結構不引起對現實的誤解,就是合格的。
現代漢語語法隨著現代社會信息傳遞加快的要求,亦出現了簡化趨勢。比如:“大連缺牙市民有福了,45歲以上,符合條件,可申領種植牙補貼(廣告)”;“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標語口號)”。這是網絡、報刊上常見的語句,其中的“缺牙市民”“黨話”“黨恩”都隨語法簡化趨勢,使結構的兩個組合成分中間省去了結構連接詞“的”;同理,按過去習慣本該說成“紅色塑料小盆”或“紅的塑料小盆”等組合,現在也可以簡化說成“紅塑料小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