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讀者來電:武林夜市有個攤位,打出的招牌是“學歷提升、積分落戶免費咨詢點”,現在還有這門生意?
發文人現場核實報道:
擺攤的是一對小情侶,女孩小張,男孩小徐,都是90后。
這個攤,雖然小,做的可是武林夜市的“獨門生意”。不少來逛夜市的人,路過停停看看,被她的奇特所吸引。
小張住拱墅區,父母已退休,家中獨女,白天,她是城西一所大學的招生老師,晚上,會準時出現在武林夜市,在這里擺攤。
風里來、雨里去,不知不覺,已經歷練了兩年。
關于自己練攤生涯的開始,她是這么說的,“我偶然路過這里,突發奇想,這里男女老少這么多,擺個攤招生多好啊。”
說干就干,小張老師還拉來了男友小徐,把白天的招生業務,拓展到了夜市上。
小徐也是家中獨子,在杭州打拼,“我17歲高中畢業后就出來工作了,第一份工作是押鈔員,干了好幾年。這么多年,我沒換過工作,一直在這家金融安保公司做事,雖然年輕,但已是有14年工齡的老員工了。”
對于擺攤,這對小情侶的觀點很一致,“既然逛街吃飯看電影要花錢,那不如出來掙錢……”
小張老師說,自己的咨詢服務,做得還算馬馬虎虎,平均每天總有兩三批來咨詢的,內容主要是學歷、考證、積分落戶。
“每天從傍晚開始,一直忙到晚上十點半左右。”來咨詢的熱門,最多的是關于積分落戶。十個人當中,有七八個人都是來問落戶。
問的人,男女老少都有。大家的目的很明晰,為了小孩讀書,或是為了退休,覺得杭州的養老金福利好。
小張會熱情地接待大家,一般政策都是免費咨詢,需要專業咨詢與一條龍服務的,介紹到專業的落戶辦理公司與專升本學校,收取咨詢費,類似于中介服務。
考證的咨詢數量排第二,來問的多是年輕人。“我的服務,就是給大家推薦專業的成人高考和靠譜的學校,有的人說報名是通過網上看到的某某機構,我建議他說,這樣報名是不靠譜的。”
一年多的擺攤時間,小張和小徐認識了很多朋友。前來咨詢的人,微信里加了兩三百人,一些人甚至成了朋友,還有的人,被小張老師發展成學生,繼續去學校深造。12個學生里面,最小的18歲,最大的快40歲,其中有8個男生。
“人人都有提升自己的夢想。”小張老師還把廣告打到武林夜市的攤主群里,攤主們也關心如何提升學歷。
小張老師的攤點,攤位不大,但擺滿了各種小零食,小糖果、小鈣奶……
小徐說,這里的貨品,至少三四十個種類,數量有三百多件。小零食的擺放位置非常有講究,比如價格一致的放一塊,種類一樣的放一塊。我聽了有點吃驚,這對我一個西北漢子來說,也太難了吧。
小張老師說,小零食,是今年才開始的,去年,他們整整做了一年的咨詢服務,比如積分落戶、專升本等,但年終一盤算入不敷出,一個攤位每月三千元租賃費,半年一清,一年得好幾萬,怎么把攤位費賺回來?這對小情侶把整個武林夜市仔細考察了一番:各種買賣都在,但缺了賣小零食的,細而全、不單一的那種。
今年開始,兩人就開始一邊做咨詢服務,一邊賣小零食。
聽著簡單,做起來可不是那么簡單。
“這個生意太繁瑣,費精力,夜市上以前沒人愿意做這個。”小張老師說,最麻煩的,是出攤收攤要理貨。
剛開始,沒經驗,忙活一個小時,才能把貨品擺好,很是手忙腳亂。現在熟能生巧了,也需要20分鐘到半個小時來折騰。
還有一個難關,就是怎么克服嘴癮,滿桌的小零食,都是年輕人愛的,兩人也嘴饞……
小徐說,擺攤這行當,既能磨練脾氣,還能歷練心智。
在練攤過程中,能結識到不少勵志典型,很催人上進的那類人。比如陳大哥,原來擺攤是做首飾加工的,現在鬧市區開起了一家大店鋪。
“寸土寸金,能租起大店面,是很有實力的,這是夜市里做得比較成功的人物,但此類人畢竟是少數,努力很多年,終于有收獲,大部分攤主,還在風里來雨里去……”
小張老師說,陳大哥本來就在她旁邊擺攤,自他走后,換成了一家賣刮刮樂的攤點。
我留意了一下,刮刮樂的生意也不錯,攤位前長時間都圍滿人。
來客人了,一個大人帶小孩來攤位前,向小張老師點名要玩戳戳樂。
這是一種初代盲盒游戲,一元錢一次,里面藏著各種兒童小掛件。小張老師說,除了小孩,有些大人也特別喜歡玩,大家不在乎里面有什么,只是體驗一下這個過程,回味童年時玩盲盒的樂趣。
擺攤的空隙,這對小情侶,還聊起買車的事來。為買到一輛心儀的代步工具,他倆考察了幾個月。
說話間,賣家通過微信發來一輛二手車的圖片,說明是臺風天進過水的,并承諾車況良好。
對此,小徐很謹慎,跟女友強調,“這車要請專業人士看看,對自己負責任,也要對馬路上的其他人負責任……”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發文人 程瀟龍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