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統治者坐擁江山,恨不得將所有女人都塞進宮里。在古代后宮之中,素有“佳麗三千”的說法。然而,“三千”只是個虛詞,只是指代數量多罷了。要知道,在漢唐兩朝的后宮中,宮女的數量多達數萬,遠比“三千”多得多。
皇帝畢竟只是肉身凡胎,這么多的女人他亦沒有精力每個都“照顧”到,所以不少古代宮女成了終生未被君王臨幸的怨女,只能在深宮之中熬過青春,年華老去。 關于漢宮怨女的句子,在古詩詞中屢見不鮮,唐朝大詩人李益的《宮怨》就是其中的典型_
“露濕晴花宮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陽。
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p>
此前,筆者對漢宮怨女的理解僅局限于這首古詩中,直到看到清朝著名文人納蘭容若的那句“何事西風悲畫扇”,才明白古代宮怨遠不止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納蘭容若的“畫扇”并非首創,其中還有一段典故,也就是漢朝時期寫下《團扇詩》的才女。
“團扇”是什么?
這是一種漢朝時期仕女隨身攜帶的小玩意,也是一種裝飾物。然而,這件裝飾品,卻成為歷朝歷代文人筆下描述紅顏薄命的象征物。就像唐朝詩人王建所寫的那首詞一樣_“團扇,團扇,美人并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睘槭裁匆粋€小小的扇子會與紅顏薄命搭上關系?
這還得追溯到漢朝的美女班婕妤。
根據《漢書》的記載,班婕妤的出身不凡,她是校尉班況的女兒,也是班超的姑媽。由于班況曾在抗擊匈奴的戰爭中建立功勛,所以班婕妤被選召入宮時備受漢成帝垂青,成為一時間最得寵的女人。
漢唐兩朝,后宮女眷的數量達到歷史巔峰,漢成帝的宮女多達萬人。劉徹登基后,在嬪妃的等級中加入了婕妤的稱號,是皇后以下地位最高的妃子。按照內廷與外廷的品階對比來看,婕妤的階級相當于宰相,爵位與親王對等。不過,在漢成帝一朝,婕妤的地位發生了變動,婕妤成了比皇后低兩等的嬪妃。
不過,饒是如此,婕妤仍相當于上卿,與其他朝代的妃子差不多。班婕妤在入宮之后,受到漢成帝的獨寵,沒過多久便身懷六甲,為漢成帝誕下龍子。可惜的是,兩人的孩子并未長大成人。班固在《漢書》中,僅以六個字闡述了這個孩子的命運“有男,數月失之”,由此可見這個孩子應該是夭折了。
雖然班婕妤沒能給漢成帝留下一兒半女,但漢成帝對她的感情一成不變。對于漢成帝而言,后宮之中沒有女人能在容貌上戰勝班婕妤,班婕妤的才華也足以讓她傲視群芳。此外,班婕妤還非常善解人意,她經常引據經典,讓漢成帝開懷大笑,又增長了不少見識。難能可貴的是,班婕妤還擅長音律,會作曲寫詞。
她所寫的詞曲都是有感而發,常常讓漢成帝聽得忘我。久而久之,漢成帝不再將班婕妤視作寵妾,而是將她當成了知音與良師。可以說,漢朝的后宮,給了班婕妤足夠的發揮空間。當時,漢成帝專門為她打造了一座純金制成的車輦,連車輦上的帷幕都是綾羅綢緞。然而,班婕妤卻婉拒了這份禮物,她對漢成帝說道_
“賢圣之君皆有名臣在側,夏、商、周三代末主乃有嬖女。”
雖然漢成帝熱臉貼上了冷屁股,有些悶悶不樂,但他卻認同班婕妤的道理。這件事傳開后,每個人都覺得班婕妤識大體、明事理,王太后更是對其交口稱贊,將班婕妤抬高到春秋時期樊姬的高度上。
楚莊王在位期間,喜歡游獵,無心政事,樊姬多次苦言相勸,可惜楚莊王不以為意。后來,樊姬干脆不再吃獵物的肉,此舉讓楚莊王大受感動,他終于浪子回頭不再外出,專心政務,讓國家躋身“春秋五霸”。
可惜的是,班婕妤與丈夫并沒有留下佳話,一切都因為趙飛燕、趙合德姐妹的到來被打破。
某天,在陽阿公主的家中,漢成帝對翩翩起舞的舞女目不轉睛,這個令漢成帝無法自拔的舞女便是趙飛燕。此女的身段妖嬈,面若桃花,就像是掉落凡間的仙女一般,沒有男人會不為其驚心動魄。一首曲子跳完,趙飛燕翩翩而來,跪倒在漢成帝的面前,在她抬頭的那一瞬間,漢成帝被那一抹嬌羞俘虜。
于是,在大漢后宮中,趙氏姐妹迎來了屬于她們的光彩人生。這對擅長歌舞的姐妹,雖然有著如仙女一樣的姿容,可她們淪落風塵,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天子的禁臠。來到皇宮之后,這兩個女人迅速施展狐媚之法,將漢成帝迷得無法自拔,也將大漢后宮變成姐妹二人的天下。就這樣,這個曾為班婕妤提供發展機遇的大漢后宮,也成了趙氏姐妹發揮的舞臺。
漢成帝得到了這對姐妹花后,每天滿腦子都是姐妹二人的妖嬈身段,從這以后每天晚上他都會讓姐妹二人輪番侍寢,從此君王不早朝。至于其他成千上萬的后宮美女,哪怕是曾與他朝夕相伴的班婕妤,也被拋諸腦后。班婕妤做夢都沒想到,這對姐妹僅憑一面之緣,就讓她與漢成帝之間這么多年的感情變得脆如薄紙,不堪一擊。
哪怕是這樣,班婕妤也不放棄希望,她仍守在寢宮中,開始了無休無止的等待。她仍然幻想著,有朝一日漢成帝能夠念及舊情,回到她的身邊。然而,漢成帝的移情來得如此之快,一切的寵愛,隨著趙飛燕走進漢成帝的生活,化作烏有。山盟海誓雖然尚在,但班婕妤與丈夫之間的感情已蕩然無存,這是最令班婕妤措手不及的。
劉禹錫的那首《竹葉詞》一語中的,道破了其中的關鍵_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p>
是啊,人的心還不如善變的流水,哪怕是平地也能讓人心掀起波瀾。從這以后,等待著班婕妤的,唯有寂寥的深宮,和無盡的孤單歲月。班婕妤從青春少女,盼到韶華老去,最后只能留下一首感人至深的《團扇詩》_
“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飚奪炎熱。
棄捐莢笏中,恩情中道絕。”
團扇的作用是什么?
無非是炎夏時扇風納涼罷了。班婕妤意識到,自己的命運就像是團扇一樣,在深秋轉寒之后,她已失去了全部價值,再也無法得到漢成帝的垂青。
沒過多久,趙飛燕順理成章地成為皇后,連她的妹妹也被封為昭儀,可班婕妤卻仍無人問津。雖說如此,但班婕妤已釋懷了,后宮中發生的一切都與她并無關聯。萬念俱灰的班婕妤,從這以后每天陪著王太后燒香禮佛,除了陪伴青燈古佛外,她借著筆墨抒發心中的感嘆,為后世的文壇留下無數詩作。班婕妤的前后半生反差巨大,在她的人生中,最令她難以釋懷的就是,當初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自詡清高的自己,有朝一日竟成了深宮怨婦。
不知過了多少年,唐朝大詩人王昌齡似乎從那首《團扇詩》中讀到了這個女人的苦楚,寫了一首《長信秋詞五首》,憐惜這個在另一個時空中的才女。
除了《團扇詩》之外,班婕妤最著名的另一首作品就是《長信宮怨》。這首詩,更像是班婕妤對人生的回望,從她入宮后備受寵愛風光無限開始,一直寫到她被冷落,在冷宮之中了卻殘生。
想起曾經與漢成帝之間的點點滴滴,班婕妤不由得涕淚兩行。夜晚雖長,但卻是一把消磨青春的利刃,無情地吞噬了班婕妤的韶華。到了最后,班婕妤只希望在故去以后,能夠魂歸故里,落葉歸根。
不論有多少遺憾與感慨,班婕妤終究當不成樊姬,畢竟漢成帝也不是楚莊王。班婕妤沒有讓漢成帝傾心一生的姿容,漢成帝也沒有一鳴驚人的骨氣。說起來,班婕妤與歷史上那些得寵一生的后宮美女相比并不弱,不論是容貌還是才華,她都不輸于人。
說起班婕妤的弱點,應該就是她太過在意所謂禮法,她不懂得立足后宮的手段。班婕妤沒有趙飛燕那般輕盈的舞姿,也沒有趙合德入浴的妖嬈。循規蹈矩,賢淑明理,這本是班婕妤的優勢,卻成為她失寵的誘因。
漢成帝綏和二年三月,漢成帝于未央宮中駕崩。值此之際,唯有班婕妤,擔任了守護帝陵的職務,從這以后每天陪伴石人石馬,冷冷清清地度過了晚年。
是啊,繁華落盡君辭去,皇帝最終也只能像普通人一樣,躺在冰冷的地下長眠。不知漢成帝在九泉之下是否知道,那個曾被他拋棄的女人,在他的陵墓外,為他守護了一生一世?
參考資料_
【《漢書》、《團扇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