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布谷媽。
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概就是說:孩子一年都沒長個,后來去檢查,醫生詢問一番才知道,原來家長常給孩子吃剩菜。
文章給出觀點:“吃一次這種早餐,相當于吃3個塑料袋這么嚴重。”
吃一次剩菜,就相當吃3個塑料袋,這也太夸張了吧?別人我不知道,反正我家經常吃。畢竟,勤儉節約是傳統美德。
每次做飯,又不能保證正正好。一旦吃不完,每次都倒掉確實既浪費又可惜。
我翻了下評論區,果然,有很多網友提出質疑:“我也不要你吃三個,我吃一次剩菜,你吃一個塑料袋就行了,看咱倆誰有事。”
這樣一想,就覺得這個等式不成立了。不過,常吃剩菜,到底會不會給孩子生長發育帶來影響呢?
一:“隔夜飯”謹慎地吃
以前生活節奏慢,我上學那會,我媽每天都起來給我做早餐。但現在生活節奏快,很多父母沒有足夠的時間折騰,就只好熱一熱前天晚上的剩菜。
雖然有不少網友覺得,吃剩菜沒什么大驚小怪的。放在以前,能吃飽就不錯了,還講究啥剩不剩菜?再說,很多人都吃,也沒見出啥事啊。
不過,還是有一部分家長認為,現在的孩子,不比以前。如今孩子們普遍吃得好、長得高。如果你還按幾十年前的養育方法,孩子就是比別人矮,發育沒別人好。
那么,剩菜,到底能不能經常給孩子吃?
兒科醫生崔玉濤,在科普“兒童飲食”這一塊時,就有提到“隔夜飯”。他的觀點也是:剩的飯菜,還是謹慎地吃,盡量少給孩子吃。
他給出2個理由:
A營養不夠
都說“早餐要吃好”。很多醫生都建議,家長早上別光給孩子喝粥,還應多吃點營養豐富的食物。
孩子一上午有三四節課,再加上生長發育,需要足夠的營養。如果早上沒吃好,上午他就可能因為饑餓,集中不了注意力。而且,營養跟不上,確實就長得慢。
而我們的飲食中,大米、面條主要是飽腹,真正營養多的,還是在菜里頭。蔬菜中的維生素耐熱度低,在第一次炒菜時,維生素就已經流失了30%。如果再隔夜翻炒,營養成分就更低了。
所以,給孩子吃剩菜,真的就是起個飽腹的作用,要說到補充營養嘛,確實沒多少。長期這樣,孩子自然營養攝入不夠,跟同齡人相比,發育就慢一些。
B會滋生細菌
剩菜放久了,會滋生細菌。我想,對于這個觀點,很多人還是認同的。
新鮮的蔬菜,放一兩天可能都不會壞。但你把它炒熟,放幾個小時可能就壞了,特別是在高溫環境下。
這個“壞了”,其實就是滋生了大量的細菌。
另外,丁香醫生解釋說:“蔬菜中含有較高的硝酸鹽,當細菌滋生,硝酸鹽就可能轉為有毒的亞硝酸鹽。”
一旦剩菜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這種早餐,可就真的成“毒早餐”了。硝酸鹽轉為亞硝酸鹽這個過程,一般需要多久呢?
一般來說,即便是存放在冰箱,超過6個小時的剩菜剩飯就不建議吃了。
不過,既然“隔夜”,那肯定是超過6個小時了。要把前天晚上沒吃完的飯菜全倒掉,別說家里老人,就是我也舍不得(沒錯,我就是這么節儉)。
那么,對于剩菜,我們還有啥法子,可以“挽救”一下?
二:正確處理是關鍵
咱也不能說,剩菜完全不吃,這太浪費了。但也不能啥剩菜都吃,得對自己和娃的身體負責。我們在處理剩菜時,還是有講究的,可以記住以下3個原則:
★留葷菜扔素菜
蔬菜中的營養不耐熱,幾次加熱,營養就流失得差不多了。而肉中的礦物質,如鈣、鐵等,耐熱性相對強一點。所以,剩的肉菜,可以留著繼續吃。蔬菜還是倒掉吧,吃新鮮的更好。
很多孩子喜歡吃涼菜,涼菜放的時間越久,細菌就越多。而且涼菜加熱就不好吃,有些孩子就把吃不完的涼菜留著,下一頓繼續。
涼菜最好不要留,一次少買一點,吃多少買多少就行了。
★回鍋要熱透
有時候我把菜加熱,只要看鍋里的湯一翻滾,就覺得差不多了,盛出來。后來才知道,這樣是不能殺滅細菌的。
剩的飯菜要熱透,以免吃了不舒服。啥算熱透呢?剛剛熱肯定是不行的。起碼鍋里的汁得翻騰3分鐘以上,才能熱透。
回鍋不是為了不吃冷菜,而是為了消滅細菌。
★儲存要講究方法
每次我端菜放冰箱時,婆婆總叮囑先放外涼透了再端進冰箱。我以前不理解,后來才發現婆婆的智慧。
先不說熱菜的熱度會升高冰箱內的溫度,損耗冰箱壽命。這個升高的溫度,會加速冰箱內細菌的繁殖,從而引起其他食物跟著變質。
我們也可以用保鮮膜把每個菜單獨存放,這樣既有利于保鮮,還不會交叉引發變質。
好啦,關于孩子能不能吃剩菜的話題,咱就聊到這。你還有啥想說的,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作者簡介:布谷媽媽,100萬+爆文創作者。研究孩子心理發展,解決育兒路上的百種難題,以科學和智慧,陪伴萬千家庭成長。
更多精彩推薦:
7個月寶寶,被爺爺哄成“腦癱”,這種哄娃方式,很多家長還在做
“再苦也不要讓孩子住校”,班主任談寄宿帶來的傷害,很真實
幼兒園午休“男女混睡”,拍的照片引家長不滿,娃性啟蒙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