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化妝品,怎么都不會和吃的聯系在一起。但是在古代,化妝品在最開始的時候,往往是一種食物,不知道這算不算另外一種形式的“秀色可餐”呢?
粉
“粉,敷面者也,從米聲分。”——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沒錯,古人們無限發揮了自己的吃貨精神,最開始用來敷臉的粉,就是用糧食里做成的米粉!
但是這粉的制作,卻十分講究。
根據《齊名要術·古方粉英》記載,這米粉的米,首選梁米,實在不行也必須選粟米。
先把米磨成粉,但是按照古代的生產水平,肯定是磨不太細。所以磨完了還不能直接用,要把米粉泡在木槽中,洗干凈,洗到水里清透清透的,沒有白白的米色。
這時候,再倒入冷水,就可以開始“煉制”了。先放它個十天半個月,等到它散發出惡臭(醋氣)時,就可以拿出來了。根據先人的經驗來看:越臭,做出來的粉越細滑。
之后呢,把它磨成米漿,再把這米漿涼涼,讓它硬起來。硬了之后,一大桶還是沒法用,還得把它們切得薄薄的。
這時候再揉碎成粉末,粉質就很細膩啦,可以直接敷上臉了。
胭脂
油胭脂,也就是加了“油”的胭脂。
為什么要加“油”呢?因為口紅的顏料很容易就被吃沒了,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會加入動物油脂。等到唐代之后,就開始用蜂蠟了。
先把蜂蠟在油鍋里煎一煎,再放點朱砂下去,一起炒,等到染好色了,再放點香料、芝麻香油,一邊浸、一邊熬,最后微火烘烤干,放進精致的陶瓷罐里。
一盒香噴噴的油胭脂就做好啦!
現在的化妝品都是各種化學物質,沒有像古代那樣天然+可食用的化妝品了。大家還是少畫點妝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