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紹增原名并不叫范紹增,叫范舜典。
把范舜典改名為范紹增,是四川軍閥楊森干的好事。
關于楊森此人,老覃之前寫過《國軍上將妻妾成群,荒淫無恥,曾向劉伯承要求起義,遭到斷然拒絕》一文,里面有全面的介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看看。
楊森是個荒淫無恥之徒,對外公開的妻妾有12位,其本人以賈寶玉自居,號稱坐擁“川中十二釵”。
范紹增呢,老覃也同樣寫過《他有眾多女人,曾炸死日軍中將,稱最開心的事是殺鬼子和疼老婆》一文。
老覃在該文中提到,范紹增原先在顏德基部當營長。顏德基在倒熊克武運動中失敗后,范紹增便變換了陣營,先在熊克武手下混,后來又改投了楊森。
現在,很多網友都喜歡跟著《三國演義》里的張飛罵呂布為“三姓家奴”。
從這一點上說,早年的范紹增也是一個“三姓家奴”。
沒辦法,在軍閥混戰的年代,小魚小蝦要蛻變成龍蛇級的大佬,都得通過跳槽、變換陣營來實現升級。
比如說張飛的大佬劉備,早年也同樣有過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的經歷,雖說是韜光隱晦、蟄伏蓄勢,但同樣是仰人鼻息,同樣是“三姓家奴”。
話說回來,范紹增投靠了楊森之后,楊森告訴他,“范舜典”這個名字缺乏辨識度,招牌不容易打響,主動幫他改名為“范紹增”。
“范紹增”有啥特別的意思呢?
大家都知道,西楚霸王項羽的“亞父”范增是個超級謀士。
楊森把“范舜典”改為“范紹增”,意思是“范增的繼承人”。
楊森曾想借吳佩孚的外來勢力一舉統一四川,事敗后,脫離了吳佩孚,接受蔣介石的改編,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范紹增則跟著提升為該軍第七師師長。
成為了一方軍閥的范紹增也效仿楊森納了多個姨太太,并興建范莊公館,為時人所詬病。
1937年,劉湘借何應欽到四川整軍之機,明升實降,名義上是升范紹增為副軍長,實際上卻削掉了他的兵權。
那個年代,有槍才是王道。
范紹增手下無兵,對劉湘恨之入骨。
不過,盧溝橋事變爆發,他的機會來了。
他主動請纓,趕到了上海前線,出任第十一兵團副司令。
上海淪陷后,他自募兵員抗日,被蔣介石委為第八十八軍軍長,
老覃在《他有眾多女人,曾炸死日軍中將,稱最開心的事是殺鬼子和疼老婆》一文中也說了,八十八軍在抗戰中非常搶眼,曾在浙贛會戰中獨抗日軍四個半師團的兵力,并炸死了日軍第十五師團長酒井直次中將,擊傷日軍40師團的少將旅團長河野。
一句話,范紹增是條漢子,稱得上“抗日名將”四字。
范紹增的善戰和敢戰引起了蔣介石的猜疑和防范,又被削奪了兵權,調任為沒有實權的第十集團軍副總司令。
范紹增從此與蔣介石結下了梁子,于1949年12月在四川達州的渠縣三匯鎮通電起義,后來任河南省體委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委員、省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等職。
不用說,范紹增的人生軌跡還是充滿傳奇色彩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喜劇演員劉德一和影視制作方以范紹增為藝術原型,先后制作出了《傻兒師長》、《傻兒軍長》、、《傻兒司令》等“傻兒三部曲”,大受觀眾歡迎。
但是,范紹增的兒女范之懿、范之碧對此大為不滿,一紙狀紙將之告上法庭,說“傻兒三部曲”嚴重侵犯了亡父的名譽,要求賠償精神損失200萬元。
“傻兒三部曲”怎么侵犯到范紹增的名譽的呢?
單從“傻兒”二字便足以說明問題。
范紹增早年有綽號為“范哈兒”——這“哈兒”是一個非常親切的昵稱。
但是,“傻兒”,那充滿侮辱意味了。
“傻兒三部曲”也的確把“傻兒”的“傻”氣質拍得淋漓盡致。
范之懿、范之碧對此忍無可忍。
另外,還有一件事,也讓范之懿、范之碧非常反感。
那就是很多地攤文學、無良或無知的網民寫的網文,為了夸大范紹增的荒淫度,眾口一辭地咬定范紹增養了四十多房姨太太,數量不但遠超楊森,還一躍而為近代軍閥之冠。
范紹增納妾多達四十位之說,主要是源自民國一部名為《十七姨太外傳》的地攤小說。
這個《十七姨太外傳》的主角是民國泳壇健將楊秀瓊。
故事講的是廣東東莞女子楊秀瓊是個天生的游泳健將,12歲參加香港舉行全港游泳大賽,蟾宮折桂,一舉奪得50米和100米自由泳兩項冠軍。13歲參加了香港至九龍渡海比賽,一騎絕塵,獨占鰲頭。15歲參加第五屆全國運動會,囊括全運女子游泳全部金牌,轟動全國。
國人睹其風姿,送外號“美人魚”。
“美人魚”不知自愛,早早結束了自己的競技生涯, 17歲就嫁給了香港騎師陶伯齡。
范紹增在重慶偶遇楊秀瓊,欲得之而后快,勒令陶伯齡與楊秀瓊“離婚”,強迫楊秀瓊做了自己的第十七房姨太太。
故事是這么一個故事。
故事結尾,寫楊秀瓊不堪范莊公館各房姨太太勾心斗角的迫害,最終遠走加拿大,孤獨、落魄地死于異鄉。范紹增后來又通過種種巧取豪奪的手段,陸續強納了二十多房姨太太,使入住范莊的姨太太人數劇增到四十多人。
不用說,《十七姨太外傳》這本書獵取了大量眼球。
范紹增納妾多達四十位之說遂成定論。
那么,新中國成立后,他這四十幾位姨太太都到哪兒去了呢?
這些姨太太的最終命運是怎么樣的呢?
老覃在這里插一句,楊絳先生在《丙午丁未紀事》中把那場發生于夏歷丙午之年的運動為“紅羊劫”。
話說,“紅羊劫”起,軍閥出身的范紹增受到了批判。
有人拿著《十七姨太外傳》一書氣勢洶洶地質問他:“為啥隱瞞歷史?”
“哪兒隱瞞了?”
“書名為《十七姨太外傳》,說明你至少有十七個姨太太,你竟然沒有交待!”
“我沒有十七個姨太太,只有七個太太,剛解放我就把她們遣散了。書里寫的,都有誰?你給說出來,我認!”
來人語塞,此事不了了之。
由此可見,范紹增并沒有四十多房姨太太,只有七個太太。
這七個太太都是誰呢?
范紹增的第三子范之維在“范紹增逝世40周年”(即2017)寫過《我八姐成了香港“長城三公主”》一文,文中有提到,其共有兄弟姐妹12人,4男8女,分別排在陳文蘭、張紹芬、葉紹芳、房世民、趙蘊華、何淑蘭、何蜀熙七個媽媽門下。
范紹增的小女兒范之俐曾曾任泰州市政協副主席、民革泰州市委主委,她在某次與范紹增的老部下馬國榮本之孫馬永康的閑談中也提到,父親的原配夫人叫陳文蘭,是父親14歲時由雙方家長作主撮成的包辦婚姻。有六個姨太太,其中二姨太名叫張紹芬、三姨太名叫葉紹芳、四姨太名叫房世民、五姨太名叫趙蘊華,六姨太名叫何淑蘭、七姨太名叫何蜀熙。
范紹增的四女兒范之碧年輕時從上海轉學到求精中學讀書,結識了同校的青年才俊王繼光,后來嫁給了王繼光。
2016年,王繼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老太爺共7個太太,陳媽是在老家結的婚,二十多歲就死了;兩個何媽:何淑蘭、何蜀熙;還有葉媽葉紹芳、鄧媽鄧德容,還有一個趙媽。
……
由此可見,雖然王繼光的說法和范之維、范之俐的說法有點出入——多了一個鄧德容,少了一個張紹芬,但范紹增就只有七個太太。
至于民間流傳得沸沸揚揚的楊秀瓊被迫成為范紹增的第17房姨太太的故事,純屬無聊文人的胡編亂造。
楊秀瓊是在1939年嫁給了香港騎師陶伯齡,但離婚時間是在1948年。
離婚原因,并不是范紹增勒令,而是楊秀瓊不堪陶伯齡的家暴。
離婚后,楊秀瓊攜帶一對小兒女陶景芳和陶景璋移居加拿大,不久嫁給了華僑商人陳真廣,在加拿大白頭到老。
即楊秀瓊的一生與范紹增并無交集。
范紹增在1949年遣散諸姨太太時,由于陳文蘭早逝,二姨太名叫張紹芬就成為了事實上的大老婆,被留在了身邊。
三姨太葉紹芳雖在遣散之列,但她本著“從一而終”的婚姻觀念,誓死不肯離開范紹增,因此和張紹芬一同生活在范紹增身邊。
另外四人的歸宿分別是:房世民和趙蘊華去了香港,何淑蘭移居吉林,何蜀熙終老于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