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職場如戰場,非常殘酷。
其實......你想多了。
大多數職場斗爭,都是菜雞互啄。
01
你得知道:到底什么是成績?
我身邊的朋友,以創業者和自由職業者居多。
偶爾,我們也會互相提起為啥不上班。
排除天選之子,其實不少人的回答是:
自己既不是二代也不是大名校,上班找不著自己的競爭力,只好單干的。
雖然看似無奈和自嘲,但從結果而言,無論是成績還是收入,他們都比同齡人強出幾倍幾十倍甚至……
幾百倍。
從他們身上和我自己經歷發現:
固定的工作時間和無效的所謂職場情商,只是消耗,而不是進步。
職場上有個悖論:
你一定要足夠努力和拼搏,你才能獲得成績。以此成為加班的最佳利器。
但真不是。
成績有時候來源于信息差,來源于決斷力,來源于深度思考。
這些東西并不是說「每天多埋頭工作四小時」能換來的。
所以,我真心喜歡敢單干敢組團隊干的人,浪漫又現實。
02
大多數高管,都是混飯吃的紙老虎
你要知道一件事:
非大廠非新興明星企業,高管并沒你想象的厲害。
甚至,大廠的非核心項目的高管,大廠的核心項目的非核心高管,也都只是紙老虎。
如果你問我:職場到底需不需要情商?
哪里都需要情商。但請相信,上個班別去花心思弄什么辦公室政治弄什么站隊,真當自己BATTMD大廠核心團隊了?
大部分公司的辦公室政治和站隊都是菜雞互啄,強者只需表明:這事我會聽我的,你不會你閉嘴就好了。
這就是大多數公司上班需要的情商,別想那么復雜。
沒那么強的人也別怕,非大廠的多數企業的高管,大多數也都只是混口飯吃,并沒有所謂強力人脈和手段,紙老虎罷了。
你要做的,只是在自己領域更強罷了,實在不行哪天攤牌:
上司你好,你的月薪可能還沒有我副業接個廣告貴。
03
到底該創業還是該上班?
看性格和追求。我的性格是沒法上班的。
過去十個月,我是去上了個班,沒開玩笑那種。
記得剛上班時,周末去live house,朋友是樂隊主唱,問我:哎你最近干嘛?
我說:啊去上班了。
他說:我不信哈哈哈哈哈。你這玩笑太好笑。
嗯,我也不太信,就當是體驗各種生活方式吧。
終于到了可以說的時候了:
那就是我的確上了十個月班,的確也在最近辭職了,的確又要開始重新寫東西和創業了。
我常被人說性格隨和以及容易相處,也常被人說激進強硬以及太過壓迫,鬼知道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咋都給了我。
大概是年齡小時我在想怎么讓別人喜歡我,年齡大了發現被人喜歡是一件簡單的事,所以我就只想我該做好點什么,才會如此吧。
骨子里太愛浪漫、自由、危險和顛覆,所以注定我沒辦法接受去做端水大師的活。
也有人問我:你去上班,拿到的那些offer都是很多人想要都要不到的,你咋說不要就不要。
這…………我知道我最想要什么,所以能判斷我不要什么。
04
創業到底做什么?
我的答案很簡單:選自己喜歡的。
選來選去,我還是喜歡內容這行當。為什么喜歡,因為這行當太不講理了哈哈。
經常一個有天賦的創作人,就是可以一人打無數支團隊。
團隊作戰做出來的內容,就是比不上他一個人數據和質量的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
這找誰說理?
就是因為這么不講理才讓人著迷。
為什么企業新媒體大多數都是垃圾?
因為誰都能來給做內容的人講兩句,最后出來個把水端平的毫無傳播力的垃圾通稿,誰看?
更可笑,很多企業管理者甚至輕視內容,認為內容就是復制粘貼就是盜用,然后還罵罵咧咧,指責手下團隊作戰數據還差。
數據為什么差,本質上是內容價值觀上的惡劣和差。
能做出好內容,是有方法論。
但方法論能不能用好,看人。是玄學。
我離開職場后,選擇了寫作和內容創業,理由就是我喜歡。
我先是恢復了寫作。
在寫新書,也簽了幾個新專欄緊密更新ing,籌備下新課逐字稿。
我再是恢復了創業。
跟朋友合伙做了個新公司,做個人ip。而我自己還是那么愛內容,趕緊注冊個新公司,單干做小說、影改和劇本殺內容。
感謝朋友們厚愛,只是發了幾條朋友圈,就在不到一周內把作者團隊組建好了,各個都是實力派。
效率高到驚人,內容、設計、渠道、發行竟都找到了人可以幫忙做,真心感謝朋友厚愛,每次想做點啥,就能有人站出來幫。
雖然兩個創業項目都是內容屬性,但前者算是由C到B,后者我是新人入局,還是要踏實虛心且熱情滿滿活力四射。
真是期待六月。
期待我的新作品和新產品。希望你也期待。
寫在最后
你們熟悉的那個我,回來了。
我除了恢復寫作和創業,也恢復了社交和學習。
一整個2019年到2020年上半年,算是斷了社交,不太好的狀態讓我無法見朋友。
2020年末至今,這半年,逼迫自己去社交,認識了太多新朋友,也和太多老朋友恢復聚會,非常開心大家還是愛跟我玩。
也終于松了口氣,看很多書報很多課參加一些培訓,學新東西真讓人感受到無限期待。
期待感真的是我沒辦法缺少的東西。
當然,這么任性的我,卻也是一直想要保護些什么。我還是想保護好我身邊的所有人,也彌補好因為我的任性傷害的人。
那么,我來了,恢復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