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牛年只有354天”頻上熱搜
2021辛丑牛年,從2021年2月12日開始,至2022年1月31日結束,共354天。不少網友困惑:缺少的那些日子去哪了?
農歷=陰歷?
為什么牛年只有354天?
剛剛過去的庚子鼠年足足有384天,而上一個農歷牛年2009年和下一個農歷牛年2033年,也都有384天,為什么今年這個牛年少了30天呢?
北京民俗博物館館長曹彥生表示,農歷年的日數差別是由于歷法推算導致的。我們現在有陽歷、陰歷,以及陰陽歷(農歷)三種歷法形式。其中,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一年有365.2422天;陰歷是按月亮圓缺周期變化來制定的歷法,一年有354.3672天。這就導致陽歷和陰歷中間有十幾天的差距,所以又出現了一個陰陽歷。
陰陽歷就是我們常說的農歷,涉及到閏月和不閏月。19年要有7個閏月,這樣才能把時間點和陽歷補齊。我們按照陰陽歷(農歷)來說,平年沒有閏月,今年的丑牛年就是一個平年。上一個牛年有閏月,下一個牛年也有閏月,那么都是384天。
視頻加載中...
△“時間縮水”,為何這個牛年僅有354天? (央視頻號:央視新聞)
辛丑牛年只有23個節氣,是“無春年”
網友:寓意不祥?
2020年農歷臘月廿二是立春,一周之后才是農歷牛年春節;而2022年立春在2月4日,對應農歷的正月初四,春節已然過去了三天。這就意味著,牛年完美錯開了兩次立春,成為了一個沒有立春的農歷年。但牛年錯過的立春也不會憑空消失,只是被前面的鼠年“搶走”了。
民間有傳言兩個立春的年份叫做“兩頭春”,是所謂的“好年份”,對應有些年份則一個立春都沒有,就叫“聾子年”或者“啞巴年”,寓意不祥。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其實這種說法是毫無依據的。這樣的變化只是農歷力圖調合月相變化和公轉周期而帶來的結果而已,純粹是正常的數學排列而成的巧合。實際上,兩頭春和無立春交替出現是十分常見的現象,反而單立春的年份少一些。
同一年出生兩個屬相?
2021年出生的小朋友都屬牛嗎?
專家給出明確答案:每年大年初一,相鄰的兩個生肖才正式交接班。據此計算,從2021年2月12日到2022年1月31日這個時間段出生的小朋友都屬牛,而在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11日出生的小朋友,仍然屬鼠。
除此之外,以下這些關于“牛”的冷知識,你了解多少?
牛為什么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二位?
中國古代學者曾從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角度對十二生肖作出解釋。古人根據動物的出沒時間和生活特性,讓每一種動物代表一個時辰。天地一片混沌時,鼠類正好在時近半夜時出來活動,所以子屬鼠;開天辟地后,人們要種田為生,牛是耕田主力,牛在丑時吃完草準備休息,所以丑對應牛。
“吹牛”一詞怎么來的?
史學家顧頡剛先生曾做過考證,吹牛一詞原本是西北百姓的方言。因為西北地區有的地方臨近黃河,水流湍急,無法行舟,于是老百姓就把牛皮或者羊皮縫制起來,吹成皮囊,再綁在木筏上做成渡河的皮筏子。
古代沒有打氣筒,因此只能靠肺活量特別大的人親嘴吹。如果誰說自己厲害,周圍人就調侃他,你咋不去吹牛皮呢?故此有了“吹牛皮”一詞,用來形容一個人口氣大。
夸人為什么要說“你很牛”?
牛是古代人們生活中相對常見的體型最大的動物,耕牛對于農戶來說特別重要,是提供勞動力和促進生產的重要生產工具。在古代,誰家有一頭好牛,和現在有名車差不多。所以夸人厲害,就說“牛”“很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