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金庸老爺子的經典《鹿鼎記》,在“偉大”的張一山,猴子一般的演繹之下,再次被整個網絡,來了一波冷飯熱炒! 忍不住從了大流的我,也有一段每一段地追了一波??!實話實說,拋開劇中張一山那火力過猛的演技,還有被莫名其妙地刪減劇情......這些咱不說,其實此劇的笑點還是很多的! 尤其是劇中由于榮光扮演的吳三桂,那更是讓我眼前一亮的,可以陪著小桂子耍猴,也可以轉身就嘬著牙花子耍狠,老戲骨于榮光把吳三桂的陰狠演繹得很是到位! 接著這個話題,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歷史上真正的吳三桂,到底是個啥樣......是不是也像《鹿鼎記》中那樣的“收放自如”,陰狠毒辣? 先簡單的百度一下,吳三桂本人的個人簡歷: 吳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父親是錦州總兵吳襄,舅舅是明末清初著名將領祖大壽。 吳三桂是崇禎朝的武科舉人,后來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 。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順治十六年(1659年),吳三桂鎮守云南,引兵入緬甸,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歷帝。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歷帝于昆明。同年,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并稱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皇帝下令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布檄文,史稱“三藩之亂”。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為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陽病逝。追謚為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 短短一段文字,就把吳三桂從最初的一個武舉人,到最后僭位大周高祖的一生講完了。但是我今天想聊的卻是,上段文字并無提及的吳三桂“成名曲”~~孤膽救父! 事情是這樣的..... 崇禎初年的某一天,吳三桂的父親、身為寧遠城守將吳襄,受命帶著五百騎兵,出城刺探清兵敵情,沒料想卻在半途中,與數萬的清兵來了一次“偶遇”! 清軍主將見到吳襄只有區區幾百人,就想玩一玩貓捉老鼠的游戲,一揮手就把吳襄一票人等圍了個里三層的外三層,即不進攻也不后撤,就想享受吳襄等人那種被嚇得抖毛的表情,自己則騎著大馬,抄著雙手,靜等著吳襄等人磕頭乞降! 很快,坐守寧遠城的祖大壽就得到了消息,但是祖大壽也因為清軍過于人多勢眾,擔心自己如果前去救援吳襄的話,也很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所以猶豫再三也不敢貿然出兵! 吳三桂得知自己父親被清兵圍困,趕緊找到舅舅祖大壽,希望舅舅可以看在甥舅一場的份上,派兵出城營救自己的父親,但是很顯然,被舅舅一席話給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 看到在舅舅身上無計可施,吳三桂轉念想到了自己家里,一直豢養的那支三千人的吳家私兵,既然不能靠別人,就只能靠自己了。吳三桂把心一橫,轉身就回到自己軍營中,點兵點將了,一二三...... 吳三桂在自家私兵中,隨便帶了兩個副將,十八個不怕死的士兵,加上自己也就二十一個人。叫開城門之后,兩個副將分置左右,十八個士兵左右各半,一字排開、頭也不回地就朝清兵包圍圈沖了過去...... 而包圍著吳襄一行的清兵們“貓捉老鼠”游戲,正聚精會神地玩得起勁呢,誰也沒有想到這種時候,居然還有人敢沖進包圍圈來找死?救父心切的吳三桂,沖進包圍圈,不等清軍反應過來,二話不說就直奔清軍主將而去,想給清軍主將給來個“擒賊先擒王”,當確定目標之后,吳三桂甩手一箭過去,可惜被還沒有搞清楚狀況的清軍主將,條件反射的一個下腰給躲開了,不容其回過神來,勇不可當的吳三桂就已經沖到他的馬前,順手一刀劈了下去,這個清軍主將當場尸首分離,命喪當場! 雖然這個清軍主將在臨死之前,出于軍事素質的一刀格擋,卻并沒有救到自己的性命,僅僅是刀尖劃破了吳三桂的鼻梁而已,顧不得自己的吳三桂,趕緊帶著部下一路突殺,在混亂不堪的包圍圈中,找到了父親吳襄,并且率領吳襄一行人兵合一處,將打一家! 失去了主將的清軍部隊,本來就已經亂做一團,更經不住吳三桂父子一番反復沖殺,居然又被吳三桂等人,又從原路殺將了出來...... 吳三桂就這樣全須全尾地帶著二十個人出城,沖擊幾萬人的清軍部隊,不僅沒有損失,反而還帶著幾百個人回了城! 這就是吳三桂的“成名曲”~~孤膽救父,此事一出,立即就為吳三桂博得了“孝聞九邊,勇冠三軍”的傳奇名聲,讓原本寂寂無名的吳三桂一戰成名!以至于一直以關寧鐵騎為仇寇的皇太極都曾感慨道:“忠孝之名,夷夏震懾,即四王子亦曰:‘好漢子!吾家若得此人,何憂天下!’”言語之中盡是“生子當如孫仲謀”的羨慕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