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是一種屈膝坐姿,跪以危為音義核心,而危有“高危,危險,恐懼”之義,那么跪和危之間是否有關系呢?
實際上,跪就是“危坐(勢危之坐)”,是坐姿的一種,“古人以兩膝著地, 聳起上身, 表示嚴肅恭敬”。不過“危坐”這個詞仍然指正身而坐,而“跪”漸漸泛指屈膝坐姿。所以危坐也叫長跪(長身而跪),加個長字看起來好像畫蛇添足,其實是意義演變的結果。
跪玉人
我們看“跪”字的第4義項:“特指蟹足。”這是好理解的,《爾雅翼》:“蟹八跪而二螯,八足折而容俯,故謂之跪。”蟹八足彎折,就像屈膝跪坐形,所以蟹足就叫跪。
現在我們講一個有趣的問題,荀子《勸學篇》:“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我們都知道,一個螃蟹一張嘴,兩只眼睛八條腿(兩只大鉗子是螯),為什么荀子說“蟹六跪而二螯”呢?
這個問題,通常有下面6種看法:
【1】就是荀子自己搞錯了。元代李冶《敬齋古今黈》:“蟹八足而二螯,天下人無不識者,而荀卿子謂蟹六跪而二鰲……荀卿趙人,仕齊三為祭酒,后適楚為蘭陵令。趙、齊皆有蟹,而楚又蟹之鄉也。荀子大儒而謂蟹六跪,何耶?……蟹之為物,至賤而甚廣者也。荀說有誤,至損八足而六之。”
【2】"六"字本就是"八"字,是輾轉刻印時導致的錯誤。這個看法問題較多,讀者可以參見相關論文,此不贅。
【3】這個蟹指一種海蟹,譬如梭子蟹,最后一對足演化成了槳狀,便于劃水,所以這一對就不算跪,因而就是六跪。這個觀點是可能的,只是槳狀足不算足?說海蟹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是什么意思?需要進一步解釋。
【4】這里的蟹是指寄居蟹。因為最后一對足窩在殼里看不到,所以看起來就是三對足。這個解釋也有可能,而且寄居蟹確實“非螺殼無可寄托”。然而“正常”來看,寄居蟹更可以描述為“四跪而二螯”(注意根據文意“六跪而二螯”不能解釋成“六足,其中有兩足是螯”)。再者,螺殼和蛇鱔之穴還是有區別的,所以仍然需要進一步解釋。
寄居蟹
【5】也有人認為這種蟹是古人認為的一種叫“蛫”的蟹類動物。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一?蟹》﹝集解﹞引蘇頌曰:“﹝蟹﹞其類甚多:六足者名蛫,四足者名北,皆有大毒,不可食。”然而“蛫”究竟為何,如何得名也并不了然。
椰子蟹
【6】這種蟹可能是一種類似帝王蟹的似蟹一類的甲殻動物,它確實是6條腿,2個大鉗子。不過這種蟹可能不是現在的帝王蟹,而只是一類帝王蟹的親戚,因為中國海域不產,而且蛇鱔之穴也需要解釋。
帝王蟹
筆者在這里不下定論,只是提一個研究者忽略了的問題,就是原文中“者”字的用法。我們再讀一遍原文:“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就可以發覺這兩句讀起來有點拗,為什么說蚓的時候不寫成“蚓......下飲黃泉者,用心一也”?反過來說,講蟹的時候為什么不寫成“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用心躁也”?這個“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其實這是和古人的認知觀念和描寫技術相關的,我們后面會更詳細地說。本篇稍微提一下,無者字的“蚓”一句可以看做是描寫性的,有者的“蟹”一句則是限制性的(描寫性和限制性的問題另文展開)。因為蚯蚓本來就“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因此,“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字面的意思應該是“有一種六足二螯,沒有蛇鱔之穴就無處托身的蟹,是因為內心浮躁。”采用這樣的句式,說明這種“蟹”沒有造出通行的(或者荀子不知道有)專稱專字。現在假設讀者要描寫“寄居蟹”,我們知道它有“寄居蟹”這個專名,所以不再需要者字而可以將荀子的原文寫成“寄(居蟹)六跪而二螯,非螺穴無可寄托,用心躁也”。此外,這種“蟹”和通行認知的“蟹”(或外形或行為)有異,并不是典型的“蟹”,所以既歸入蟹又有很不同的特征。說到這里,也可以證明"六"字并沒有錯誤,或者至少不是"八"字,如果在當時人們的認知中都是蟹八跪、居蛇鱔穴,那么就應該和“蚓”一句一樣,去掉“者”字,寫成“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用心躁也。”
那么這種“蟹”究竟是什么呢?目前并未有確切的結論,不過不管是海蟹、寄居蟹、帝王蟹還是什么節肢動物,我們對蟹都有了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