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于甘肅省各個地級市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蘭州市、天水市等等。今天,我們聊聊金昌市。金昌市屬于甘肅省12個地級市之一,但是,金昌市只下轄了1個區、1個縣,管轄范圍并不是很大。一個問題出現了,金昌市為何只下轄1個縣呢?今天,我們就聊聊甘肅省金昌市的區劃調整。
首先,我們聊聊甘肅省。甘肅省是我國西北地區的省份,也是管轄范圍比較大的省份之一。甘肅省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控制了甘肅各地,進能夠控制整個西域,退能夠拱衛關中大地。甘肅省各地的地名很有意思,例如武威、張掖、酒泉等等,都是漢朝時期出現的,象征著漢朝的赫赫軍威。例如張掖,寓意“張國臂掖,以通西域”的意思。
當年,在漢武帝在位時期,漢朝與匈奴上演了百年大戰,蕞終控制了甘肅、西域等地。開辟了絲綢之路以后,甘肅屬于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被稱為隴右。目前,甘肅省下轄了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總計14個地級區劃。總人口2500多萬。在人口總數方面與內蒙古、吉林省基本相當。在甘肅省12個地級市中,嘉峪關市和金昌市的情況很特殊。
因為,兩個市的管轄范圍都不大。關于嘉峪關市的區劃調整,我們以后慢慢聊。今天,我們主要聊聊金昌市。作為甘肅省12個地級市之一,金昌市下轄了1個區、1個縣,總計2個區縣。與之相比,河北省邯鄲市、江西省贛州市都下轄了20多個區縣。金昌市總人口43萬多人,2020年的GDP總量為358億多元。那么,金昌市為何只有1個縣呢?
其實,這與甘肅省的區劃調整有很大的關系。在元朝之前,歷代王朝都沿用了州縣兩級區劃。13世紀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在幾十年時間里,先后消滅了大金國、大理國、南宋、西夏國等政權,建立了一個疆域面積遼闊的帝國。隨著疆域面積的擴大,缺乏地方管理經驗的元朝,開始面臨各種棘手的問題。
華夏密密麻麻的幾百個州府、幾千個縣,各地的人口數據、耕地產量、農作物情況錯綜復雜。以各地的耕地為例,由于地質結構和氣候不同,各地的耕地分為了沙土地、泥土地、黃土地等10多個類型,每一個類型又分為了上中下3個等級。各地的農作物也是五花八門,例如高粱、大米、小麥等等,出現了五谷雜糧的說法。
對于這么復雜的情況,號稱“馬踏草原”的元朝一臉懵。依靠唐宋兩朝的州縣兩級區劃,根本就忙不過來。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各方面的問題很多。蕞后,元朝在宋朝23路的基礎上,融入了金國行尚書臺的框架,反復調整以后,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元朝把華夏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嶺北行省、甘肅行省等等。
不過,當時的甘肅行省比現在的甘肅省大得多。每個省下轄了各個路,每個路下轄了各個州府,每個州府下轄了各個縣,相當于4級區劃。元朝雖然設立了行省制度,但并不完善。首先,元朝行省的區劃不合理,管理難度大。第二,各地的機構太粗獷,而且相互重疊。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根據明朝的實際情況,在元朝行省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了各地的區劃。
明朝撤銷了路一級的區劃,形成了省、府、縣三級區劃的模式。并且設立了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三司并立的結構。到了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位時期,隨著明朝的遷都,形成了南北直隸與13個省的區劃模式。我國很多省份的區劃,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出現的,例如山東省、山西省、福建省等等。不過,甘肅情況特殊。
元朝勢力敗退北方草原以后,一直組織力量,不斷進攻明朝北部地區。為了抵御北元政權的進攻,明朝撤銷了甘肅省的區劃,把甘肅省并入了陜西省。因此,在明朝歷史上,找不到甘肅省的名字。明朝的陜西省,相當于整個陜甘寧。為了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理,明朝還專門設立了三邊總督。17世紀中期,清朝逐步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以后。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調整各省份的區劃。
蕞終,形成了內陸18個省的區劃。陜西省的面積太大,在當時的交通、通訊條件下,管理難度非常大。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清朝把陜西省拆分為陜西省和甘肅省。當時,甘肅省下轄了9個府和4個直隸州。分別是:蘭州府、鞏昌府、平涼府、慶陽府、寧夏府、西寧府、涼州府、甘州府、安西直隸州、秦州直隸州、涇州直隸州、階州直隸州。
當時,金昌市下轄的永昌縣,隸屬于涼州府管理。當時,還沒有出現關于金昌的州府級區劃。1912年,清朝滅亡以后,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甘肅省的區劃也出現了很大的調整,劃分給了周邊幾個省份。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局勢的穩定,我國進入了戰后重建、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的階段。與此同時,一系列重要項目,在甘肅省各地建立。
在甘肅省內,設立了一系列的專區,例如張掖專區、慶陽專區等等。在五六十年代,永昌縣等地先后隸屬于張掖專區、武威專區管理。進入60年代以后,在永昌縣境內,發現了儲量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尤其是銅礦、鎳礦的產量非常豐富,排名世界第二位。此外,還陸續發現了鐵礦、磷礦等各種資源,多達10多個類型。
工業生產、經濟建設都需要鋼鐵、石油和其他各種礦產資源,為了統籌各方面的力量,全面開采這些資源。1962年,金川鎮設立,當時,金昌市還隸屬于永昌縣管理。進入80年代以后,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為了適應時代發展,我國很多省份下轄的地區,開始陸續調整為地級市。
1981年,在金昌鎮的基礎上,設立了金川工作委員會,下轄了金昌鎮和周圍2個鄉。不過,這樣的情況僅僅持續了1年時間。1982年,金川工作委員會被撤銷。在金川鎮和其他2個鄉的基礎上,設立了金昌地級市。由于金昌市沒有下轄的縣,1982年10月,隸屬于張掖地區管理的永昌縣,劃入了金昌市管理。此時,金昌市作為1個地級市,下轄了1個縣。
1985年,金昌市的城區設立為金川區。截至這個時候,金昌市1個區、1個縣的區劃結構徹底形成。其實,金昌市的情況并不是個例,這些城市屬于因為各種資源而設立的城市。在甘肅省內,還有嘉峪關市。在其他省份,還有陜西省銅川市、安徽省淮北市、四川省攀枝花市等等。這些城市下轄的區縣都不是很多,但工業發達、交通便利。
關于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