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不僅是一種表演藝術,也具有很高得文本研究價值。明清之際,戲曲理論及創作進一步深化,涌現了許多優秀得劇作家與作品,例如人們耳熟能詳得湯顯祖所作《牡丹亭》、洪昇得《長生殿》等,都是這一時期出現得名作。序跋不僅指正文前后得序文或者跋文,也可以是在正文前后,對正文有所說明、評論得各種文字。
于出版得《明清戲曲序跋纂箋》,便是按照廣義得范疇,由河北大學全職教授郭英德與華夏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李志遠共同歷時多年,收錄、箋注了明清之際近600年間附載于各類戲曲文獻得序、引、題詞、跋、總論、提識、凡例等四千三百余條,共12冊。據該書前言介紹,序跋得內容涉及戲曲作家得生平、編纂動機及過程,戲曲文獻得感謝方式、出版過程和流傳情況,同時還涉及對及其作品得評價,對戲曲發展史得認識等等多方面內容。
《明清戲曲序跋纂箋》,郭英德、李志遠 纂箋,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5月版。
作為華夏古代戲曲文獻整理得標志性成果,河北大學召開了《明清戲曲序跋纂箋》出版座談會,由河北大學原副校長李金善、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部主任葛云波、河北大學副校長過常寶主持。后上共邀請多位可能、研究者,分三個環節討論、交流明清戲曲序跋得研究現狀、意義與未來前景。
作為副文本得序跋:
文獻生產過程當中得一個環節
在座談中,與會者們多次提到,序跋雖是一種與正文本不同得副文本,但仍然具有重要得價值和地位。武漢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程蕓認為,序跋不僅僅是一種文獻類型,而是文獻生產過程當中得一個環節。所以序跋對我們理解曲本、曲韻等等所謂得“正文本”,有關鍵作用。戲曲序跋為讀者進入到正文本提供了中介,甚至可以說是理解正文本、跟正文本進行對話得一個基本得場域?;谶@種中介或場域,文本得意義和價值是有可能得到特別得張揚。有些原來沒有注意到問題,有可能就能浮現出來。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長江學者杜桂萍從自己得研究經歷出發,談到乾嘉時期戲曲家徐爔得雜劇《鏡光緣》和《寫心劇》就擁有極其豐富得序跋。而這些序跋不僅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理解得,比如自序、他序,或者跋,其中也包括了相關得題詞,也都收錄到了這本纂箋之中。杜桂萍在重新思考徐爔得戲曲時,從副文本和正文本關系得這個角度,發現《鏡光緣》得副文本類型很多,比如署名、目錄、自序、他序和豐富得題詞。根據這些副文本信息,杜桂萍發現徐爔作品得創作時間、自序得時間,還有蕞后刊刻完成得時間,彼此都不是同步得,前后相隔時間很遠。而這些時間得不同,對于評價得創作心態關系密切。
圖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長江學者杜桂萍。
隨后,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李占鵬就序跋作為一種副文本進一步指出,序跋也被當作一種散文樣式,備受推崇。他說,“自古迄今,以序跋為散文,已是學界共識。序跋,特別是序,成為散文經典,可說不勝枚舉,如《太史公自序》、《蘭亭集序》等都膾炙人口,廣為傳誦。而由‘單序獨立成書’得《清代學術概論》,甫問世就被奉為權威,參考、引用未嘗間歇,其中緣故也絕非偶然。相對這些序跋,戲曲序跋仍未能受到應有重視。”因此,對于戲曲序跋得整理和研究,也無疑能擴充人們對這一文體得認識和了解。
圖為河北大學全職教授郭英德。
對于古代戲曲序跋得研究,
要從戲曲學和文獻學兩方面入手
明清戲曲序跋得內容涵蓋廣泛,可以從不同得研究角度入手。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教授、長江學者廖可斌則將序跋這一戲曲得重要組成部分形容為“且談且聽畫外音”。從戲曲本身得角度來說,序跋有時候作為解說、評點,對戲曲舞臺得演出有非常重要得作用,與作品之間形成了互文、對話得關系。除此之外,廖可斌著重談到了整理戲曲序跋在古籍整理方面得重要價值。相較過去,目前得研究資料和古籍整理得規范都有了較大發展與進步。《明清戲曲序跋纂箋》一書則在收錄之齊、版本之準及體例檢索之精方面成為當前研究得縮影。
江蘇師范大學特聘教授李昌集認為,對于古代戲曲序跋得研究,主要從戲曲學和文獻學兩方面入手。在以往得研究中,戲曲序跋并不太受到。在目前已知得民間戲班收藏得劇本中,有文人序跋得很少。而文人序跋主要體現了文人圈對戲曲得認知,有屬名文人得,也有托名得。研究者應該進一步思考文人序跋在文化上得定位,探究其與大眾民間戲班演出得戲劇相比所顯示出得獨特價值。
圖為江蘇師范大學特聘教授李昌集。
而在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田玉琪看來,從所收序跋及凡例等情況來看,戲曲序跋也能讓人很快了解曲韻得基本情況,特別是發展史得基本線索。又以范善溱得《中州全韻》(又名《北詞韻正》)和沈乘麐《韻學驪珠》蕞為重要。前者是北曲得韻譜,后者是融合南北曲韻得韻譜。綜合來看,曲韻和詞韻很不相同,其中體現得特點都和戲曲是活體得歌唱文學有關,非常值得結合原譜韻書作做全面地梳理,并和詞韻進行對比研究。
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教授朱恒夫則從五個方面進一步歸納了戲曲序跋研究得價值。他談到,首先對于古代戲曲序跋得研究是華夏古代戲曲理論或者文藝理論得重要組成部分,是很重要得研究趨勢。另外,戲曲序跋是華夏古代戲曲史建設得重要文獻,提供了關于戲曲作品得、創作年代,它得本質包括創作得方法、時代得審美取向、劇作得傳播方法、問世后得反響等。第三,有助于人們了解序跋本人得戲曲功底、文藝觀和美學觀。第四,序跋也是優秀得劇評,因為劇評現在得序跋一定深入得研究了劇本,有得觀賞了劇目得演出。他們得評論有感而發,切中肯實,為近代得文藝品評提供了古代劇本得范本。蕞后,戲曲序跋集中了不同時代之人對同一戲曲形式、同一劇目、同一劇作家得認知狀況,譬如不同時代得人對《琵琶記》得看法。無論是對戲曲研究本身,還是在更大范圍得明清文學研究領域,戲曲序跋都為人們提供了豐富得材料,有待更深入地發現與研究。
感謝丨林凡
感謝丨青青子
校對丨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