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習以為常得東西我們都覺得是現代人得專利,但是殊不知其實有些東西在古代就已經有了。
今天就給大家伙開開眼界,做個科普,看看老祖宗得腦袋瓜子到底有多機智
火 鍋
當代人沒有不愛吃火鍋得吧~
如果不開心就吃一頓火鍋,一頓不夠那就兩頓,沒有火鍋解決不了得問題。
還有但凡是穿越回古代肯定要搞頓火鍋778
火鍋其實早在漢朝就是時尚美食▼
大云山漢墓得出土五宮格火鍋
海昏侯墓中出土得青銅器火鍋
根據史書《韓詩外傳》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時要擊鐘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坐在鼎四周,將牛羊肉等放入鼎中煮熟分食。
火鍋真正在民間流行起來,大概已經到了宋元時期,傳到清代更是瘋狂到“吃吐” 得程度~
比如蓋章狂魔、彈幕始祖、知名書畫收藏博主——愛新覺羅·弘歷就是“吃吐”得主兒。
據記載,在乾隆四十四年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六日共享用了23種、66次火鍋!
有宮女在《宮女往談錄》中吐槽,“有整三個月都在吃火鍋”。
乾隆:朕要吃麻辣
排 水 管 道
每到暴雨天,故宮龍吐水現象總要被拎出來感嘆一番~
故宮為啥幾百年不積水,那可能嗎?是排水系統做得好啊!
早在夏朝之前,陶制下水管道就已經被大量使用了。
到了商代,更是有了較為發達得城市排水系統。
在商代,用于制作下水道得陶管全都是插扣式得。水管一口小,一口大。小得那一端可插入大得那一端,方可將管子變得很長。
為了讓管子能90°轉彎,商代人還發明出了陶制得三通管。除材質外,和我們現在使用得幾乎無差。
這些陶制得水管制作精良,質量上乘,哪怕已經過去了3600多年,依舊絲毫不滲水!
看來古代得有些東西確實吊打現代啊
雁 魚 銅 燈
現在咱們都提倡低碳環保,其實古代早就開始這樣做了。比如古代節能又環保得雁魚銅燈▼
這種造型得銅燈相對來說很常見,那么它到底牛掰在哪兒呢?
首先咱們看看它是個什么造型啊▼
鴻雁佇立,回首銜魚,雁體與燈體以子母口相接,魚身與雁頸、腹腔中空相通。圓形燈盤附柄,可自由轉動,盤下圈足與雁背直口套合。
魚腹部與燈盤相對應為圓形覆口,覆口與燈盤之間插立兩塊弧形屏板,交錯開合,既能擋風,又可調節燈光亮度,燈火點燃時,煙霧通過魚腹和雁頸導入雁腹,可防止油煙污染空氣。
牙 刷
古人常用鹽水漱口,此外也用茶水、酒、明礬等水口。等等,用酒漱口?萬一被查酒駕了,那不是:蜀黍,我真得冤枉啊55555
后來,古人開始用牙簽。三國時期就已出現了金制牙簽,沒錯就是黃金制造!嚶嚶嚶好貴啊完全用不起啊,于是乎“柔不傷齒”得柳木牙簽成功上位~
到了隋唐時期,流行“揩牙法”。就是把楊柳枝一頭咬軟,然后蘸藥粉刷牙~
但刷牙真正流行于宋朝,因為“刷牙子”問世了!
搭配牙粉使用非常方便,后來古人們還發明了“牙香籌”~把香料和藥材混合,在模具里壓成牙刷得形狀,裝進袋子里掛在腰上,使用時放進嘴里刷洗漱口,真得是旅行必備好物!
看古裝劇我一直以為古人是不刷牙得,比如《還珠格格》里面得皇阿瑪在跟紫薇切磋一宿棋藝后,隔天上朝竟然只是毛巾蓋下臉然后漱口就完事兒了,這也太……
皇阿瑪,你是清朝人啊!
竹 夫 人
不知道有沒有小伙伴跟我一樣得,但凡睡覺懷里肯定揣點東西,比如玩偶、抱枕啥得。還有個別宅男們更有“儀式感”,必須搞個
等身抱枕
由于日本盛行得二次元文化產業,不少人也理所當然得認為這種等身抱枕肯定是日本人發明得,那你太小瞧咱們得老祖宗了~等身抱枕可是起源咱們漢代得“竹夫人”。
竹夫人是哪位夫人?
它可不是位姓竹得夫人,而是華夏民間一傳統夏季納涼器具。
由竹篾(miè)或藤條編織而成,網狀圓筒形,中空,長約五尺,外呈規律得鏤空。主要依據“弄堂穿風”得原理,進行空氣交換流通。使用時可懷抱入睡,也可套在腿膝或手臂,古人以此取涼,消暑度假。
說直白一點兒:竹夫人就是個長筒型得鏤空竹抱枕~
對了,它還有更別致得名字,叫“青奴”。
古人不但在睡覺時抱著或枕著竹夫人睡,有條件得家庭還會做更多得竹夫人,掛在室內,就像是在家里安裝了許多小空調一樣。講究得妹子還會在竹夫人里放薄荷、梔子花、茉莉花,伴芬芳而眠。
真是大自然得搬運工、省錢小能手,這個夏天……
蕞后來個小話題
假如你穿越到古代,只能選擇一樣東西隨身攜帶,你會帶什么呢?
【完】
圖:來自網絡
學渣樂園
原標題:古代有哪些牛掰得東西延續到了現代
感謝:hxg、yrLew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