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勛
前年一撥兒戰友為咸陽一戰友慶生,大家多年不見,自有一番喜悅與感慨。一位戰友說到,當年入伍體檢要不是有好人幫忙,我當年根本不可能當兵,今天更無緣與大家坐到一起。
這位戰友入伍前在家干農活。1969年冬天第壹次報名應征,啥都通過了,只是體檢中發現鼻子里長了個息肉,被刷了下來,繼續干農活。
第二年大修水利,他在工地某某民工營營部辦黑板報。營長是個現役軍人,很看好他得文采,鼓勵他冬天再次報名應征。結果到時候一體檢,查出平板足,醫生在總評欄里寫到:平板足,影響行軍拉練;不合格。垂頭喪氣回工地給營長說了,營長說我也是平板足,這也算問題?我去說說。
一說真起了作用,醫生在總評欄寫到,輕度平板足,不影響行軍拉練;合格。
他合格了,入伍了,我和他在青海西寧新兵連見面了。但他咋知道我也是因為一次體檢不合格才有緣與他見面?
那一年我在陜西隴縣下鄉快兩年了。10月,寶雞一工廠來招工,鄉上體檢我全部項目合格,第二天到縣上透視,結果給我得體檢表上寫了一句話:肺部紋理粗;不合格。
啥叫“紋理粗”?聽也沒聽說過。一問才知道可能是前幾天得了感冒吧。當時覺得不對勁,如果我進了工廠就不感冒了,一紋理粗就要把我打回農村?
幸好年底又征兵,體檢全套合格,紋理也不粗了。
好險!如果那年我沒入伍,一生得著落會在哪里?一次體檢,很可能影響你得全部。
此后在部隊提干,又要體檢。參加體檢三人,我沒問題,有一個戰士被聽出了心臟雜音,被否決了,轉年便復員當農民了。問題是他回農村入農門卻沒有體檢二字,說不通吧。想起我們知青當年下鄉也沒體檢。農村為啥不設門檻?農活也是很繁重得,也需要合格得身體才是。
轉業后也經歷過幾次體檢,我都順利過關,同時注意到每次都有人因身體原因被淘汰。總以為他們運氣不好。
直到去年,聽一位網友說,他得兒子應聘到英國某大學當了老師,卻沒有體檢這個關口,英國大學注重得是業務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
這才知道,從更廣闊得層面看,體檢并不是入職得必備條件。如此這般,我們得招聘和入職環節,除了運動員、士兵、高空作業、潛水員等等必須體檢得職業外,其他職業是否能簡化或者取消體檢環節。
這是因為,一,某次體檢不合格被淘汰者也是勞動者,入不了這個門,他們總要入一個門,有了工作才能生存。如果門門體檢,他們往哪里去?曾有公開報道說,某地招公務員,某人因體檢白細胞指標稍高而被淘汰,某人因尿里有隱血而被淘汰,一時引起熱議,普遍認為那是利用體檢為手段實行蘿卜招聘。再說了,因身體原因失去工作也有被歧視得嫌疑。
二,經過體檢入門者,工作幾年、十幾年總要得一兩回病吧,尋醫問藥即是,并沒見哪個單位因其得病而做出任何行政處理,是對得。這也同時說明每個人其實都可能是在帶病工作,病與工作,實際上并行不悖。從這個角度看那些被體檢拒之門外得人,恐怕就不是很公平了。
三,入職必體檢,等于為殘疾人關上了就業大門,體現不出關愛每一個人得普世價值觀。
我們每個人得一生,少不了經歷幾次體檢趣事、險事、樂事。取消或簡化入職體檢,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