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當看到古稀之年得老年人沒有了牙齒,你一定不會覺得奇怪。但是,當看到幾歲得小孩沒有牙齒得時候,你一定會感到詫異,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小小年紀便缺牙呢?這可能是患了一種名為外胚葉發育不全綜合征得罕見病。這種疾病是一種先天性遺傳性疾病,是一類出生前外胚葉發育異常所導致得外胚葉衍生組織(毛發、指甲、牙齒、皮膚、腺體等)異常得疾病。該疾病已有多達190余種得表型,臨床上多依汗腺功能將其分為有汗型外胚葉發育不全與無汗型外胚葉發育不全兩類,研究表明其發病率大約為十萬分之七,男性群體相對較為易發。3月中旬,陜西省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修復科就接診了這樣一例特殊得患者。
根據患兒小寶(化名)得媽媽介紹,小寶今年六歲,在讀小學一年級,家中有一個四歲半得弟弟,患有同樣得疾病。在小寶兩三歲時,同齡孩子已經長出好多牙齒時,小寶才萌出了兩顆牙齒,截至現在,上頜僅有四顆牙,下頜一顆牙也沒有。
一直以來,小寶因為沒有完整得牙列,咀嚼功能得不到良好鍛煉,平時只能食用一些半流質得溫軟食物,因此身型瘦小。加上頭發和眉毛也比較稀疏,外形與其他小孩不一樣,常常受到嘲笑。小寶感到很自卑,性格也比較內向。特別是到夏天也不愛出汗,氣溫一高就容易表現煩躁不安。
陜西省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口腔修復科張玉梅教授通過對小寶詳細全面得檢查,診斷其為外胚葉發育不全綜合征,并建議小寶家長應及時鑲配可摘局部義齒,以促進頜骨進一步發育,定期復診,根據頜骨發育情況更換義齒。考慮小寶為外地患者,張玉梅教授團隊加班加點,用一周時間讓小寶戴上可摘義齒。
在義齒加工制作過程中,為了獲得一副外觀符合患者年齡階段得義齒,張玉梅教授多次和技師溝通協調,并反復調整牙齒排列,制作出了一副美觀且舒適整潔得義齒。
小寶剛開始戴上假牙后,口腔內突然多了一幅體積不小得義齒,感覺不適應。護士長趙雯配合家長監督孩子得使用情況,給予小寶充分得鼓勵和表揚,促使其增強克服不適得信心,最終患兒實現了正常飲食。小寶終于愛笑了,變得開朗活潑。
據介紹,口腔修復科前期在張玉梅教授得帶領下,十余年前就開始接診此類患者。對于這些小患者來說,一副義齒帶給他們不僅是咀嚼功能得恢復,更是一種身心得治療,能讓他們重建自信,微笑著面對生活,健康快樂成長。
可能提醒:正常情況下,嬰幼兒從6個月開始萌出第壹顆乳牙,2歲半乳牙逐漸全部萌出,5歲口腔內應有20顆乳牙。恒牙有28~32顆,6歲開始萌出。牙齒在該萌出得時候未能順利萌出,或者還沒未應當掉落時間開始脫落,都需要前往專門口腔專科醫院接受檢查,盡早進行適當得治療干預。(總臺央視感謝 李志)
(感謝 王洪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