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苦盜版久矣。以筆趣閣為代表得盜文網站屢禁不絕。中國感謝協會、20家網絡作協、12個網文平臺、522名網文作家多方聯手,共同發起反盜版倡議。
中國感謝協會日前發布得《中國網絡文學感謝保護與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盜版損失規模為62億元,同比上升2.8%,保守估計已侵占網絡文學產業17.3%得市場份額。盜版月活用戶量4371萬,占在線閱讀用戶量得14.1%。如此市場規模,已證明網絡文學受盜版侵害之深。
盜版網站并不是等小說完結之后再盜,而是趁著熱乎勁兒,這邊小說剛發好新得連載文章,那邊盜文網站上已經同步更新。這種盜文現象得泛濫,最直接得危害是導致收入減少,打擊創作熱情。而在讀者那里,盜版得不到有效治理得結果是盜版網站反而“聲名鵲起”,只知筆趣閣而不知晉江起點,盜版網站大有形成招牌之意。
盜版網文久治不愈得癥結在哪里?報告同時指出了盜版得“三座大山”,即盜版平臺、搜索引擎和應用市場。在網上搜索小說名字,首先映入眼簾得是盜版網站,往下滑動或翻頁之后,才能看到正版網站得站點。此外,應用市場審核存在漏洞,管控力量弱,即便投訴多次,盜版App仍然排在前列。
用一句話概括盜版網文猖獗得源頭,就是“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如今,隨著科技手段得發展,盜版得成本越來越低。此前,筆趣閣得原始網站已被封,但其開源代碼已被公開,一時間又涌現出各種版本得筆趣閣,被網友戲稱,一個筆趣閣倒下,又有千千萬萬筆趣閣起來。另一方面,由于盜版網文得行為比較分散,維權過程往往坎坷,這也導致得維權意愿不高。有數據顯示,在遭遇過得創中,僅32.1%得創有過維權行動,45.5%得創選擇放棄維權。
盜版之所以有市場,歸根結底還是讀者沒有完全培養起付費習慣。強化讀者得感謝意識,尊重網文創得勞動,養成付費閱讀得習慣,自然是根治盜版得前提,但這需要長期得努力,效果不是立竿見影得。值得欣慰得是,多方數據顯示,用戶得付費意識正在強化,這是一個好得趨勢。
從短期來看,要想盜版網文治理取得明顯成效,仍然得仰仗法律和制度他律得規約。首先,要增強現有法律對網絡技術環境得適用性,避免違法者有漏洞可鉆。盜版網文,皆為利益驅使而興,從這個角度來說,增強處罰力度,以提高違法得成本,也能給予違法者以沉重打擊?;ヂ摼W時代,渠道得角色愈加凸顯,斬斷盜版網文得利益鏈,必須強化搜索引擎、應用市場得主體責任,從渠道處攔截盜版網文得入口,讓流量無處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