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我們所稱的福鼎白茶,她是我國的六大茶之一,從名字我們可以知道這種茶是白色的,并且在一般地區,此茶是并不多見的。白茶的生產歷史距今已有200年左右了,最早其實其是由福鼎縣創制的,所以她才會又被稱為福鼎白茶,那產地在哪里呢?相關的介紹如下!
白茶的產地在哪里
據資料顯示,白茶的原產地在福建福鼎。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唐朝陸羽的《茶經》七之事中,《茶經》中記載:永嘉東南三百里有白茶山。著名茶葉專家陳櫞教授在《茶葉通史》中指出:永嘉(今溫州)東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誤。《茶經》所載南三百里是今天的福建省福鼎市(唐時為長溪縣轄區)。
江西、云南、福建、臺灣等地都有白茶生產與加工。因此白茶產地分布廣泛,她的主要產區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地。
白茶是我國的特產,而白茶的產地主要在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臺灣省也有少量生產。有人認為白茶起于北宋,其主要依據是白茶最早出現在《大觀茶論》、《東溪試茶錄》(文中說建安七種茶樹品種中名列第一的是白葉茶)中;也有認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主要是從茶葉制作方法上來加以區別茶類的,因白茶的生產過程只經過萎凋與干燥兩道工序。也有的學者認為,我國茶葉生產歷史上最早的茶葉不是綠茶而是白茶。
白茶是什么茶葉
白茶,顧名思義,這種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區不多見。白茶生產已有200年左右的歷史,最早是由福鼎市首創的。該市有一種優良品種的茶樹-福鼎大白茶,茶芽葉上披滿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這種茶片生產出白茶,由于人們采摘了細嫩、葉背多白茸毛的芽葉,加工時不炒不揉,曬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來,這就是她呈白色的緣故。
白茶的主要品種有白牡丹、白毫銀針。
白牡丹因其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似花朵,沖泡后綠葉托著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樹或水仙種的短小芽葉新梢的一芽一二葉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而采自大白茶樹的肥芽制成的白茶稱為白毫銀針,因其色白如銀,外形似針而得名,是白茶的最名貴品種。其香氣清新,湯色淡黃,滋味鮮爽,是白茶的極品。而采自菜茶(福建茶區對一般灌木茶樹之別稱)品種的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葉制成的白茶,稱為貢茶和眉茶。貢茶的品質優于眉茶。書中記載著壽眉、貢眉、針眉大體由此精選演變而得名。
白茶的制作工藝,一般分為萎凋和干燥兩道工序,而其關鍵是在于萎凋。有白茶相關問題可以直接找小剛(ksk692)了解更多白茶知識。
萎凋分為室內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兩種。要根據氣候靈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悶熱的晴朗天氣,采取室內萎凋或復式萎凋為佳。其精制工藝是在剔除梗、片、蠟葉、紅張、暗張之后,以文火進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襯托茶香,待水分含量為4~5%時,趁熱裝箱。白茶的制法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湯味鮮爽。
白茶多少錢一斤
要問極品白茶一般多少錢一斤,那要看白茶的年份和品種,這是白茶的價格的主要區分方式;白茶就跟紅酒一樣,年份越久的白茶,味道越濃也越純,所以相同品牌的白茶,年份越久的越值錢。
總之,白茶屬于我國七大茶類之一,多年生攀緣狀亞灌木,為福建的特產。目前產區分布于福建省政和、建陽、松溪、福鼎等地。其原料采自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及水仙等優良茶樹品種,選取毫芽肥壯,潔白的春茶加工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