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夏天的主角,“涌泉竹林“必不可少。
這里不僅有濟南72名泉“涌泉”,還有幽靜的竹林,飛流直下的瀑布,清澈的潭水……
快抓住夏天的小尾巴,來“涌泉竹林”這個避暑勝地賞美景,放松心情吧!
攝影:邵凱、王琴
曲徑通幽
行至竹林前,悠然清新感撲面而來。
一株株翠竹高聳挺拔,匯聚成林。竹林遠看像一塊無瑕的翡翠,近看又像一道綠色的屏障。
攝影:李鋒
當風兒穿過竹林,大片的竹子隨風搖曳,竹葉摩擦發(fā)出動聽的聲響。
陽光透過竹林,灑在地上,竹影斑駁。
蘇軾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在這大片的竹林間,絲絲清涼沁人心脾,伸手輕輕拂過竹子,便感受到一種超然脫俗的淡然心態(tài)。
攝影:李鋒
繼續(xù)沿著石路前行,會發(fā)現(xiàn)較窄的曲折小徑。夏季泉水盈盈,竹林小徑上有一些漫過道路上來的泉水。
一腳踩進小徑的泉水里,讓人瞬間有種擺脫了夏日炎熱的清涼暢快感。
攝影:邵凱
沿著石板小路前行,兩側(cè)的竹葉翠綠茂盛,有時需要用手輕推一下竹葉防止視線被阻。
攝影:邵凱
曲徑通幽處,前方還有更多驚喜等著大家。
飛瀑如練,潭水清澈
除了竹林小徑的清涼泉水,泉邊的小瀑布和青龍?zhí)叮彩侨侨讼矏鄣拿谰啊?/span>
附近還有座橋,名“涌泉橋”,涌泉橋上左右各有一只石獅子守護著。這座橋是聽瀑戲水的絕佳地點。
攝影:邵凱
以橋為界,橋上是涌泉虎頭噴涌而出的泉池,橋下則是層層疊疊的飛瀑和青龍?zhí)丁?/span>
攝影:邵凱
還未看到瀑布,便聽到她潺潺作響。走近,瀑布如凌空垂下的一匹匹長綢帶。
瀑布的水花打在巖石上,在巖石上綻開,陽光的照耀下,飛起的水花宛若透明的水晶。
攝影:王琴
瀑布飛奔而下,水流匯聚成潭,名為“青龍?zhí)丁?/span>。清澈的青龍?zhí)冻尸F(xiàn)的是一種十分獨特且美麗的墨藍色,可以與九寨溝碧藍澄澈的湖水相媲美。
攝影:王琴
青龍?zhí)兜乃锌梢娨粭l條小魚穿梭而過,讓大家不禁發(fā)問,這潭水下面莫非有一個神秘的龍宮?
泉水噴涌
若是沿著“涌泉橋”繼續(xù)上行,便可見到屬于濟南72名泉之一的涌泉泉池。
攝影:劉宏濱
泉池為方形,石頭壘起,長5米,寬4.5米,泉水自石雕獸頭中噴涌而出,沿著周邊石壁潺潺流淌。
攝影:王琴
泉水從泉池岸邊溢出,依山勢三迭而下,形成“懸崖飛瀑”的美麗景觀。
攝影:李鋒
林間嬉戲
在這竹林間,沿曲徑通幽處,看飛瀑“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感受清泉石上流的韻味。
此外,游客還可以在這里玩水,讓清澈冰涼的泉水趕走夏日的炎熱。
攝影:邵凱
石路上形成小水潭的地方,可以見到大人和孩子們玩水的身影。孩子們拿著“作戰(zhàn)武器”,與小伙伴們開啟戲水大戰(zhàn)。
竹林間除了能聽到泉水叮叮咚咚的聲響,還能聽到孩子們嬉戲打鬧時的歡聲笑語。
攝影:邵凱
玩水玩累了,不如在石桌石凳上喝茶、暢聊,相信你會感嘆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
打卡涌泉竹林,安全問題不容忽視,雨小荷特別提醒,泉邊濕滑,一定要小心,避免摔倒。
涌泉竹林(涌泉竹林風景區(qū))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柳埠四門塔西100米處
古老石塔
沿著涌泉東行,可以看到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的四門塔。
如果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那么一座上千年的古建筑,則是一曲從時間深處演奏至今的宏大交響樂。
攝影:古濟雪
四門塔通高15.04米,塔身高6.6米,每邊寬7.4米。
始建于隋朝,是我國現(xiàn)存唯一的隋代石塔,也是我國現(xiàn)存較古老的單層亭閣式石塔,與趙州橋同為隋代石質(zhì)建筑的典范之作,被稱為“華夏第一石塔”。
站在四門塔前,抬頭仰望,褐色的石墻傳遞著歷史的縷縷厚重感。
攝影:劉宏濱
四門塔-入口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柳埠蘇家莊55號
四門塔附近還有一座古老石塔—“送衣塔“,其中藏著一段感人故事。
據(jù)說在明朝有個男子辭官后來到神通寺做和尚,法名興公,他的女兒怕父親年老出家,生活難以自理,便在附近的涌泉庵出家為尼,便于照料父親。
攝影:李鋒
為了給父親洗衣方便,在通往神通寺的路口,專門修了一座小塔,衣服臟了放進塔里,洗干凈了也送到塔里。
我國之道以孝為先,這個故事便深刻地展現(xiàn)出我國傳統(tǒng)美德之“孝道”,送衣塔的存在也成為孝道文化傳承的見證者。
翠綠的竹林,飛流直下的瀑布,清澈的潭水……涌泉竹林的一切美景好似一幅動人的山水畫。
快沿著竹林小徑探尋這幅畫卷吧,抓住夏天的小尾巴,讓夏天不留遺憾!
注:四門塔單獨收費哦!
撰文:小夢
排版:小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