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女孩們不再感到“月經羞恥”。
本刊記者/吳可言
“老師,我不要書包,可以給我一片衛生巾嗎?”女孩弱弱地請求。
她名叫丹丹,14歲。2015年,在一次公益助學活動上,她坐在角落里,不說話。丹丹看起來內向,不像其他同學那么活躍,也沒有上前領取書包。現場公益團隊的工作人員特意上前和她聊天,才了解到她是留守兒童。丹丹說,家里沒有人關注到她的想法,也沒有人傾聽她訴說心事,每月一次的例假更是成為難言之隱。
在中國的偏遠地區,像丹丹這樣的留守兒童不在少數。父母不在身邊,少有人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青春期時的心理變化也被忽略。原來這些地方,還有那么多女孩連例假是什么都不知道。
演員沈月跟隨騰訊公益、UU公益探訪曹縣一所中學,給女孩們上了一堂特殊的生理健康課。
大聲說出來
曹縣以制作漢服聞名遐邇,是網友所戲稱的“宇宙中心”。
2021年“99公益日”前夕,騰訊公益和UU公益一起探訪了山東曹縣一所中學,這里距離縣城30多公里,學生大多來自周邊的28個村莊,且多為留守兒童,其中不少人家境非常困難,只是依靠低保和公益組織的援助勉力維持生活和學業。在這里,公益團隊給女孩們上了一堂別出心裁的生理健康課。
讓女孩們尤為驚喜的是,這一堂課還迎來了一位特別的客座老師——演員沈月。以往只能在屏幕上見到的明星,站在了同學們面前,向她們娓娓道來成長的收獲和煩惱。演藝界的“小花”和鄉村“小花”的對話,都留給對方深刻的印象。
生理健康課從大聲說出“月經”開始。
在這個專門針對女生的課堂上,UU公益創始人清幽讓大家猜一猜她從哪里來。說出第一個字“北”的提示后,第一組上課的同學大聲喊出了“京”字。接下來,她提出第二個問題:南宋一名抗金名將,母親在他的背上刻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他姓是什么?第二組同學則搶答:“姓岳。”之后,引導他們將兩個答案連貫起來大喊讀出聲——“月經”。幾次重復后,同學才恍然大悟,大笑自己竟被“套路”了。
正值青春期的鄉村女童在心理和生理上經歷雙重變化,更需要被人傾聽。
實際上,多年在一線工作的公益團隊都有清晰的認識:只有讓更多處在青春期的女孩不再感到“月經羞恥”,愿意勇敢地說出這個詞匯,這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在生理健康課上,公益團隊向同學普及更多關于月經的常識,包括月經期間的注意事項,月經產生的原因等等。討論完生理問題,還通過互動的形式和同學們分享青春期的故事,鼓勵大家在面對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的時候,不要感到恐懼和憂慮,而是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成長中必定要經歷的過程。
自2015年起,許多關愛女童的公益項目就在云貴川等地開展鄉村女童的生理健康課。在公益團隊的調查走訪中,幾乎百分之百的女孩表示,在第一次來例假前不知道什么是月經,也不了解相關的生理知識。
因為缺乏生理知識,也沒錢買生理用品,許多鄉村女童用襪子、草稿紙來代替衛生巾。甚至有的女生因為不小心將血漬沾到衣褲,被同學嘲笑,在強大的羞恥感作崇之下再也沒去上學。
工作人員在走訪中發現,因為缺乏生理知識,也沒錢買生理用品,許多鄉村女童用襪子、草稿紙來代替衛生巾。
UU公益在過去6年的項目開展過程中,每次探訪和上課,都會請女孩們寫下自己的心里話。“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女孩不希望下輩子還是女孩,因為她們會受到更多的不公平對待。”清幽告訴《中國慈善家》,這些女孩對自我身份的認同感低,有很強的自卑心理,心靈非常封閉。
剛開始,公益團隊的主要任務是給有困難的鄉村女童發放衛生巾,但他們逐漸意識到這只能治標而不是治本,教會這些女孩相關知識,學會自我保護,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也就是說,“要讓鄉村女童了解生理衛生知識,給予她們心理上的支持?!?/span>
消除偏見
2015年,因為丹丹的遭遇,“白色貝殼計劃”在騰訊公益平臺應運而生,幫助女童了解掌握正確的生理健康知識,并長期資助鄉村女童的衛生用品需求。
在中國的偏遠地區,鄉村女童正面臨更多青春期挑戰。
事實上,開展關愛女童衛生健康的公益項目是有難度的。反對的人認為,發放衛生巾不太體面,普及生理衛生知識的難度太大。許多公益項目執行者就擔心,愛心人士拿著衛生巾拍照“不好看”有些勉為其難,還有些男性捐贈者會特別交代,不要公開說他們資助的項目與女性衛生用品有關。這些擔憂不無道理,即便是在城市,人們對于生理周期、生理用品從來都是遮遮掩掩、欲說還休的,更何況是在相對閉塞保守的鄉村地區。
清幽認為,這也體現了整個社會在生理衛生方面存在認識誤區,知識也普遍匱乏,不少人對女性群體存在偏見,才導致了捐贈人有這樣的顧慮。
生理健康課不僅讓這對姐妹正視生理上的變化,也使他們更活潑開朗。
2021年7月,四川甘孜的雪山腳下,一群藏區的孩子上了一堂戶外的生理健康課,男生和女生同時參加了這堂課。課前,許多男孩寫了紙條表示不愿意上課,認為與自己無關。但讓人欣慰的是,上完課后,一些男孩的態度轉變了。他們在字條上歪歪扭扭地寫著:我也有媽媽、姐姐和妹妹。
生理健康課,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知識普及,這更像是一種愛的傳遞,讓更多的男孩和女孩都學會愛惜自己,愛護他人。
向鄉村女童科普生理知識,學會自我保護,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小花守護小花
2021年,“白色貝殼計劃”第五次參與騰訊“99公益日”。五年間,清幽和她的團隊在騰訊公益平臺上,讓更多人了解到關愛女童生理健康的重要性。
這一次“99公益日”前夕的探訪,還得到了演藝界“小花”、青年演員沈月的支持。正在劇組拍戲的她,特地請了假跟隨騰訊公益團隊一起到曹縣探訪鄉村女童。
在課堂上,沈月和清幽一起為女生們解答她們青春期的困惑,分享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
沈月對女孩們敞開心扉,向她們透露自己曾經的困惑和糾結——青春期的時候,自己曾因為身體的變化感到羞恥,她上網買了束身衣,試圖阻止發育的身體,直到后來才知道這么做的危害性。她告訴課堂上的這些“小花”們,青春期發育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這說明你們在成熟,在長大。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兒?!?/span>
99公益日前夕,沈月探訪山東曹縣的回民中學,和女孩們一起放風箏、許下青春的心愿。
受到沈月的鼓勵,女孩們也說出了自己心中壓抑許久的困惑——許多女孩感到自己不受重視,不被理解,而這些偏見不止來自家庭,也來自周遭的環境。
課后,沈月和清幽一起探訪了14歲女孩小迪家。小迪是班上的學霸,學習非常努力,但她不幸從小就失去了母親,而父親在幾年前外出打工后就杳無音訊。家中除了年邁的奶奶,上小學的弟弟,還有一個癱瘓在床上的爺爺。
小迪說,去年開始上的生理健康課對她觸動很大,她不僅了解了女生在青春期會經歷的生理變化,學習了生理知識,更是得到了啟發和鼓勵,讓她心態更為開闊和自信。
小迪家徒四壁的困境和她好學上進的心氣,讓沈月極為觸動。她留下了聯系方式,吩咐小迪有任何的不開心和困惑都可以跟她傾訴?;氐缴虾:?,沈月又給小迪寄去了許多衣服和衛生用品。
清幽說,在一些偏遠地區,像小迪這樣的女孩不在少數。女童幫扶項目開展五年來,一些地方的情況得到了一定改善,大部分正在經歷青春期的女童在不同的公益組織幫助下了解了生理知識,體面地度過月經期。不過,鄉村女童的身心健康狀況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這條路仍然曲折而漫長,需要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
“99公益日”期間,另一朵“小花”、青年演員林允也欣然接受騰訊公益和《中國慈善家》雜志的邀請,以獨白劇形式向大眾講述鄉村女童的故事,呼吁公眾關注她們的生存和發展。
林允收到來自鄉村小花的一封封手寫信,感觸良多。
“小花是我們這代演員身上的標簽。幸運的是,我們被關注,被看見。然而在一些隱秘角落里,還有許多鄉村女童的現狀不被了解,無人知曉她們的心事。”林允說,每個人的青春都有不同的顏色,即使有短暫的黑暗也要接納自己,愿每個女孩都能得到呵護。
圖片來源:《中國慈善家》雜志拍攝,特別鳴謝沈月團隊、林允團隊
圖片編輯:張旭
值班編輯:萬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