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又回來了!
前段時間人們還能感受到秋天的涼意,但是在這幾天,南方很多城市都出現了高溫天氣,而北方一些城市又開始出現降雨。
按理來說,處暑已經過去,秋分即將到來,氣溫應該不會如此之高,既然如此,那為什么南方多地氣溫還在30攝氏度以上,甚至部分城市達到了35攝氏度?
高溫
我們知道,當太陽直射點運行到北半球時,北半球就會迎來炎熱的夏季。而伴隨著太陽直射點向北半球的移動,原本停留在海面上的“西太副高”就會登陸到陸地,影響我國絕大部分地區。
西太副高,其實就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赤道附近,受太陽直射的影響,這里地面的氣體會受熱膨脹上升,在地面形成赤道低氣壓,而在高空形成高氣壓。
而南極和北極地區氣溫寒冷,氣體會壓縮下降,形成極地高氣壓帶,而在高空中形成低氣壓。
就這樣,赤道上方的高氣壓會想要流到極地高空低氣壓區域,但是受地球自轉的影響,赤道上方的高氣壓帶還未走到極地,就在南北緯30度左右變成與赤道平行,并盛行下沉氣流,在這里的低空區域就會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簡稱“副高”。
由于副高盛行下沉氣流,所以對應的往往是晴朗少云天氣,受副熱帶高壓所統治的地方,很少會出現降雨,太陽能夠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因此這里的溫度較高。
但是,副熱帶高壓并不是像“腰帶”一樣,圍繞著地球轉動一圈,由于陸地低壓的存在,將副熱帶高壓切割成一個個的小區域,其中影響我國的主要是“西太副高”。
在大多數時候,西太副高就會待在海上,只有在太陽直射點移動到北半球后,西太副高才會開始變強,由此西伸北抬,影響我國夏季的溫度和雨帶。
雖然受副熱帶高壓所統治的地方,往往容易出現高溫天氣,但是在副熱帶高壓的西北側,來自海洋上的暖濕氣流會與來自北方的冷空氣相遇,形成降雨。
隨著副熱帶高壓逐漸向北移動,我國雨帶也會逐漸向北推移,而當夏季逐漸過去之后,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將會占據主導地位,慢慢地將副熱帶高壓向南逼退,此時雨帶也會逐漸向南移動。
由此,這也形成了我國的降雨分布的規律。
為何現如今溫度如此之高?
現如今雖然已經過了中秋,但是副熱帶高壓并未退出我國,仍舊影響著我國東部、南部大多數地區。
(H代表著高壓中心,L代表著低壓中心)
除此之外,我國中下游地區河網密布,水汽眾多,空氣濕度大,因此體感溫度會更高一些。再加上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導致了此次南方多地仍舊受高溫影響,其中部分地區出現了35攝氏度左右的高溫。
今年是暖冬嗎?
今年比較反常的是,在夏季時高溫天氣出現的次數并不多,既然如此,那為何中秋之后氣溫反而升高了呢?
其實,今年夏季出現高溫天氣的日數較少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臺風和暴雨緩解了高溫。不過這并不是好事,原因是臺風和暴雨雖然緩解了高溫,但是卻給我國多地帶來嚴重的洪澇災害,造成較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而且,據可能表示,暴雨頻頻出現的原因,就和全球變暖有關,其中全球平均溫度每升溫1攝氏度,大氣含水量就會升高7%左右,而未來這些水汽將會以降雨的形式降落,導致暴雨頻發。
而現如今秋季溫度仍舊較高,也有一部分原因和全球變暖有關。
不過,地球氣候是一個混沌系統,影響地球氣候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拉尼娜現象會導致冬季更冷,而厄爾尼諾現象則可能會導致暖冬。而今年冬季拉尼娜現象出現的概率較高,只不過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今年究竟是冷冬還是暖冬,還需要看具體各個因素的變化。
#溫度##氣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