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不管是煎炒烹炸,還是煲湯涼拌,幾乎都離不開使用食用油。
日常常見的食用油的家族成員包括油和脂。其中,植物油脂呈液態,稱為油,如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橄欖油、色拉油、芝麻油等;動物油脂呈固態或半固態,稱脂,如豬油、牛油、羊油等。
但是你能保證自己真的吃得健康嗎?很多健康機構宣稱想要健康就要無油,這樣談油色變真的正確嗎?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聊一聊如何正確攝入食用油。
減肥減脂≠無油,油脂很重要
油脂在人體營養需要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人都認為減肥就得無油飲食,事實上脂肪是人體必需的三大營養物質之一,它不僅是構成身體細胞的重要成分,而且還能對我們的腦神經和肝臟等器官起到保護作用。
食用油中含有亞油酸、亞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這些脂肪酸在人體內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取,如果長期刻意地少吃甚至不吃油,就容易造成必需脂肪酸不足,進而導致營養失衡,引發一系列的健康問題。
油脂也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和維生素E的重要來源,也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利用。
不要相信所謂的七日無油食譜、三天輕斷食,減肥不僅是為了收獲健康的體重和苗條的身形,更重要的是在健康減肥的過程中磨煉恒心與耐心,促使自己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從而在減肥成功后將這種生活習慣內化,最終一直將好身材保持下去。
即便你不吃油脂真的瘦下來了,缺少人體必需的物質,對你的身體造成傷害也是不可逆的。如果上來就想從100到0,不僅實現起來容易失敗,更容易產生報復性行為。
脂肪酸究竟要如何選擇
油脂中對人體最重要的是脂肪酸,脂肪酸又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三種,每種食用油中三種脂肪酸的含量都有較大差異。
從健康角度來看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可以增加人體內的膽固醇和中性脂肪。如果缺少了這類脂肪酸,人體很多機能就無法運行。但是攝入量過高會導致身體消耗減慢,體內蓄積引起發胖,還會增加患高血脂、高血壓、肥胖等多種疾病的風險。
單不飽和脂肪酸能清除血液中的壞膽固醇,還具有保護心血管、預防心臟病等作用,被譽為“健康油脂”。
多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養護心腦血管,輔助改善記憶力和提高思維能力。而且能夠很快地轉化為能量,不會囤積成為脂肪,是減肥人士的最佳選擇。
油脂不只要減少,更要減好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是每天每人攝入量是35克。但實際現在我國居民油脂攝入量仍然過多,2020年全國每人日平均食用油攝入量約為52克,遠高于推薦量。
我們的確需要減少油脂攝入,但是更要減好。以下幾個油脂攝入小貼士,希望你做好筆記: